【阿摩網站-置頂欄顏色票選問卷】只要填寫就能獲得500Y,結束時間 2024/04/25 11:59:59。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引導思考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如何提問及引導學生思考〉 問題的深淺與思維層次有緊密的關係,提問層層遞進,學生的思路才容易展開。教師提問宜由淺至深、由近而遠、由點到面、由具體到抽象。由較易的低層次問題開始,先充實學生的事實知識,亦為應付高層次問題作好準備。 課堂的提問決不是教師想到什麼就問什麼,提問需兼顧教學內容的連貫性,因此教師應從整篇課文或整堂課設計出一組有計畫的系統化問題,整個課堂由一條主線貫串,教師可把課堂教學設置成解難的課堂,亦可引發問題佈置懸念,由學生從學習中發掘探索,使學習的過程更為有趣,這種手法就是把課堂設計成「設疑—導疑—釋疑」的學習過程。就如是次行動研究的課堂,由課堂篇章至課堂一開始便設置了一個大疑問(設疑)—《愚公到底應不應移山?》,然後通過追訪人物、討論活動(導疑) ,最後各村村民表態是否支持移山(釋疑) 。 然而課堂本身就是一個變化萬千的互動空間,學生是自主的、獨立的、也有被動的、不願思考的……一道問題設計下來,卻可有各種各樣的回應,有的苦思無語、有的答案矛盾、有的不知所云。教師如何就不同的回答來加以引導、提示、轉問、追問……然後給予回餽,才是教師最難掌握的地方,但也是提問的關鍵。 儘管教師們在備課會議擬製了不同層次的問題,但在施教第一循環時,當教師提出了問題,並非每個學生都能迅速回答並給予理想答案,發現絕大部分學生多依照篇章內容作答,不敢多答半句,亦不肯多想一步。所以在施教第二循環前,教師們便要預測學生會怎樣答,然後利用不同的誘導技巧幫助學生思考及回答:   提示—聯繫已有知識或相關理論。     選擇—提供選擇,縮窄範圍。     轉問—若學生苦思不能突圍而答,教師從另一角度改問相關的問題,助其思考。 例:(問愚子)若人人只顧達成自己的意願,不理大眾的利益,想想社會會變成怎麼樣?不少學生支吾以對,於是教師以現實為例轉問:「若家中哥哥只顧打電腦、爸爸只顧看電視、妹妹只顧看書、媽媽只顧打電話、各人只做自己喜歡的事,那麼家務由誰做?」     拆細問題—將統領全篇的總問題分解為幾個小問題,各小問題或本身不直接牽連,但分別與大問題相扣和,通過多層設問,核心問題便不攻而破。 例:(問愚公)你罔顧兒子意願,要他跟隨自己的做法,是否合理呢? 可拆細問題:     什麼事可由子女自行決定?     什麼事需由父母自小督導遵行?     你認為公益與私利,何者較重要?     追問—據學生的回答,追問其中要點。 例:(問愚公)你這次行動最大的障礙是什麼? 一般學生會答:村民反對、參與人數有限令工作緩慢 可追問加深思考:你認為他們反對的理由合理嗎?     反問—據學生的回答,利用矛盾,指出疏漏,使其反思自己的答案。 例:(問反對者)你們為什麼不支持愚公? 一般學生會答:工人會失業、動物會失去家園、失去天然屏障 可反問加深思考:任何改革都帶來部份人損失或不滿,那是否就不做呢?(如最近不准散戶養禽鳥)   此外,教師可因應教學需要及學生能力而靈活運用不同的提問手法帶出提問的內容,例如,對能力稍遜的學生,教師可利用選擇式提問;為達到「曲徑通幽」的效果,教師可運用轉換式提問,即想問甲題,先從乙題開始;教師亦可以一個問題為起點,沿著一條思路追蹤提問,幫助學生步步深入教學內容;教師亦可以比較方式提問激發學生展開類比或對比分析問題,培養創造想象力。 遇到學生的答案太簡短或欠闡釋,教師宜先鼓勵同學澄清回答的內容,使之具體完整;若學生的的回答欠充分理由或見解粗疏,教師宜善用上述各種方法擴展探究學生的回答,提昇其答案的層次。 教師提問切忌先指定學生後提問,以免造成其他同學只是旁觀者,教師應向全體學生發問,培養每個學生都要思考的習慣,並發揮「一問多答」技巧,增加同學發言機會。 http://cd1.edb.hkedcity.net/cd/languagesupport/contributions/chi/officers/0602_03_officers.htm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