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網站-置頂欄顏色票選問卷】只要填寫就能獲得500Y,結束時間 2024/04/25 11:59:59。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後現代/李歐塔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參、後現代的教育狀況   一、科技轉化知識的意義 李歐塔(Lyotard)認為後現代社會中科技發展對知識的「製造」與「轉移」的方式產生了重大影響。現代日常生活仰賴資訊科技,知識的製造與學習必須要透過技術的發展才有可能,知識透過電腦語言被編碼、輸入、組合與傳輸成為一種電腦化的陳述形式,在這種情形下,個人可透過各式各樣的教育媒體自我控速學習,導致知識能以一種更完全生動的方式提供個別化學習的基礎,個人可以透過他們的電腦擁有知識且可與他人進行交流,而不需要進入一個定義下的學習中心,如此一來,傳統現代性大敘述的知識價值觀在語言與資訊的科技化下已經退卻,學習與其轉移不再要求聆聽智慧人士的權威。(Usher & Edwards, 1994:173;引自張國清,2000)。 二、教育傾向實作性 李歐塔(1984)認為後現代教育的任務在於以最有效率的方法來提供學生學習。因此在後現代社會中,能應用於訓練遠距控制的知識,如電腦科學、語言學、數學等,都是教育中最先必須獲得的條件。 其次,在解正當化的脈絡下,教育的任務將僅是「從語用學角度,為社會體系提供一些能滿足個別職位需求的成員。」「大學與高等教育的機構被要求去創造技術,而非創造理想。」在此種強調專業訓練的後現代教育體制下,學生將有三種類型:1. 專業知識份子(professional intelligentsia):大學傳授各種職業必備的能力給「自由菁英」的學生以成為專業知識份子。2. 技術知識份子(technical intelligentsia):大學透過各種管道與相同的訓練模式,成為結合新科技與技術的新知識領域聆聽者。3. 失業人口:此為學藝術與人文科學的學生。而在後現代社會中,前二種學生將變的更為活躍。而大學除了成為職前的技術訓練所外,也負起了在職訓練與繼續教育的新任務。此強調了從轉移整體知識到年輕人的就業準備或成人,協助他們改善技術與擴增工作視野 ( 楊洲松,1998 )。 三、面臨轉型的教與學 後現代電腦化新科技對於知識累積的傳播與媒介將產生了重大衝擊,也促進教學型態改變。由於學術知識已可以轉譯為電腦語言,傳統教師的地位將被電腦與資訊庫所取代,教師的教學活動也將委託給連結傳統記憶庫(如圖書館)與電腦記憶庫的機器,任憑學生在電腦網路上隨意取用。對於知識控制的機構將從國家轉移至電腦網路上,因而傳統上高等教育作為知識製造者的優越地位就被顛覆了,傳統大學的角色逐漸被所謂「職業訓練所」性質的現代大學所取代;在傳播知識方面,教授的能力已不如資料庫中的工作網;而在創造新的「步法」與遊戲規則方面,單一個教授的能力,也無法及上科際整合的研究團體,「教授時代」喪鐘響起 ( 馮朝霖,2003)。 http://www.nhu.ed..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