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公告】頁面上方功能列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舊用戶可再切回舊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心智理論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心智理論為理解他人社會行為心智狀態能力的基礎。最早與最多次數的研究主題之一是幼兒的信念理解,尤其是錯誤信念。以下分別敘述幾位學者對於心智理論內容的探究: 1.Wimmer與Perner(1983)設計「未預期的移位(unexpected transfer task)-錯誤信念(false belief)作業」。幼兒目睹以下情景:糖果(或其他物品)被藏於一個特別的位置(例如,在盒子中),當時Maxi有看到此過程,之後當Maxi離開房間,實驗者將糖果自盒子移至另一個容器。此時問幼兒:「當Maxi 回來時,他會知道糖果藏在哪裡嗎?」(引自保心怡,2003)。 2.Hogrefe, Wimmer 和Perner(1986)所發展的「未預期的內容(unexpected contentstask)-錯誤信念(false belief)作業」。施測者首先呈現給幼兒看一個盒蓋未打開的Smarties 糖果(英國兒童十分熟悉這種品牌的糖果),請幼兒想:「什麼東西在盒子裡?」大部份幼兒會說:「Smarties」。然後施測者打開盒子,顯示盒子裡並沒有糖果,而只放了幾隻鉛筆。之後,問幼兒在最開始(在打開盒子之前)想(信念)的是什麼東西,隨後再請受試幼兒預測另外一個小朋友(他不知道這個把戲)會想盒子裡是什麼(引自保心怡,2003)。 3.Bartsch 與Wellman(1989)所發展的「預測」項目和「解釋」項目的錯誤信念作業。為了讓幼兒理解他人產生錯誤信念的狀況,給幼兒看2 個同樣大小的箱子。其中一個箱子有貼圖和照片的標示且裝有和圖或照片一樣的內容物(例如,ok 繃的圖示),另外一個箱子沒有貼任何圖示。首先,研究者詢問幼兒「認為哪一個箱子是裝有ok 繃的箱子?」讓幼兒從中選一(幼兒幾乎都選有貼圖的箱子)。接著讓幼兒確認所選箱子中的內容物(有貼圖的箱子裡頭沒有任何東西),然後確認另一個箱子的內容物(沒有貼圖示的箱子裡裝有ok 繃)。跟幼兒確認內容物之後,將兩個箱子都蓋起來。接下來,手指偶登場,在幼兒面前展現錯誤信念的狀況。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心智理論PernerWim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