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4/1起,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投票行為研究途徑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投票行為的研究途徑:  1.生態學研究途徑: (口訣:芝加哥-生態學→孳生)    由集體推論個體(芝加哥學派) 相關人口學的統計數據,探究不同環境背景因素對於各選區投票率或選民投票方向的影響 => 容易造成[生態謬誤]...以偏概全   2.社會學研究途徑: (口訣:哥倫比亞-社會學→鴿舍)     (1)Lazarsfeld(哥倫比亞學派):   選民個人所接觸的大眾傳播媒體或次級團體等,   不僅會影響選民對於選舉資訊的取得,   也會影響選民的投票行為     (2)Lipset與Rokkan:   選民個人的社會背景將影響其投票決定     ex:藍領階級的選民會特別關注有關工人的福利   3.社會心理學研究途徑: (口訣:密西根-心理學→秘辛)    社會因素+心理因素    漏斗狀因果模型   Campbell和Converse等人提出(密西根學派)   4.經濟學研究途徑:   (理性投票模型)    最具代表性的論述來自黨斯(唐斯)Downs在1957年所出版的<<民主的經濟理論>>    選民在選舉中的行為,如同在市場中的消費行為,會理性的增加其自身利益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