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4/1起,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揭竿而起源由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當時陳嬰在東陽縣擔任書吏,平日言行謹慎,名聲很好。鄉里間的少年為了推翻政權,便殺了縣令,請陳嬰這位可靠的長者來繼位。陳嬰想推辭,少年們便強迫推舉他為縣令。這群戴著青帽的年輕「蒼頭軍」約有二萬人,勢力很大,想要擁戴陳嬰為王。「你們想想看,一個文書官突然有機會可以稱王,誘惑是不是很大?對陳嬰來說,他可以出人頭地;對家族來說,他可以光宗耀祖。可是陳母聽到這個消息,卻斬釘截鐵的反對。」    陳母反對的理由是什麼呢?她說:「自我為汝家婦,未嘗聞汝先古之有貴者。今暴得大名,不祥。」意思是說:自從我嫁入你們陳家,從不曾聽說陳家祖先有什麼顯貴的人物,要是突然間出了名,太不吉利!這種說法雖然帶有迷信色彩,可是天下母親都希望孩子能好好活著,財富跟地位只是次要;如果追求富貴的代價是犧牲性命,那麼做母親的一定會叫孩子捨棄富貴,保全性命。    陳母不僅提出反對,還很有智慧的幫陳嬰想出解決之道──「不如有所屬,事成猶得封侯,事敗易以亡,非世所指名也。」若陳嬰自己稱王,對手們一定會指名要消滅他;可是如果陳嬰只是附屬在別人的軍隊底下,事成了還可以得到一官半職,事敗了要逃命也比較容易。黃老師說:「這是陳媽媽的如意算盤,她在『冒險、開創』與『謹慎、守本分』之間找到一個折衷點,讓兒子避免災禍,保全性命。」    陳嬰聽從母言不敢為王,不僅是為了聽話,也是因為媽媽的話有道理。可是他要如何說服他的支持者改投靠別人呢?陳嬰謂其軍吏曰:「項氏世世將家,有名於楚。今欲舉大事,將非其人不可。我倚名族,亡秦必矣。」項氏是貴族世家,的確具有號召力,於是「蒼頭軍」遂從其言,一起追隨項梁去了。    說到這裡,黃老師又補充一段陳勝、吳廣「斬木為兵,揭竿為旗」的故事。「百姓起兵抗秦,手上並沒有兵器;因為秦始皇曾經沒收民間兵器,熔化鑄成十二個巨大的銅人。所以百姓只好拿木棍做刀槍,拿竹子當作旗竿。作戰的時候,軍旗是指揮軍隊的重要象徵;若是旗手戰死倒下了,一定要有人趕快遞補掌旗的工作。」後人便以成語「揭竿而起」來比喻平民起義舉事。    接著,黃老師再請大家看看《世說新語》的版本。文中形容陳嬰「少脩德行,著稱鄉黨」。「脩」在這裡通「修」,是「涵養、培養」的意思。另外,「修」也有「長」的意思,例如:「修長」。而「早自修」的「修」是「學習」的意思。而「不如以兵屬人,事成,少受其利;不成,禍有所歸」這一段,要注意的是「屬」的讀音要唸「主」,是跟隨、歸附的意思。「少受其利」的「少」通「稍」。「禍有所歸」則延續《史記》版本中的「非世所指名也」的說法──災禍歸於掌軍權的人,而不會落在自己頭上。    小朋友很好奇陳嬰後來有沒有封侯?黃老師也做了說明:陳嬰後來率軍歸附項梁,擔任上柱國的職位,輔佐新任的楚懷王(前楚懷王的孫子熊心)。後來項梁戰死,項羽繼掌兵權,尊楚懷王為「義帝」,實際上只是把他當做傀儡皇帝。秦滅亡之後,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並派人暗殺楚懷王,此後形成「楚漢相爭」的局面。「楚漢相爭」的結果是項羽兵敗自刎,那陳嬰怎麼辦呢?幸好陳嬰在楚陣營擔任的是文官,不必赴戰場打仗;他在項羽死後改投靠劉邦,因為有戰功,後來被封為「堂邑侯」,果然應驗了母親的預言。「一些歷史學者也對陳嬰的媽媽蠻佩服的,認為她的確有遠見。」 http://www.sshcf.org.tw/school_view.php?id=1970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