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4/1起,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效率與效能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下列有關效率與效能的敘述,那一項是不正確的? (A) 效率常指產出與投入之間的比較 ~正確。 (B) 效能常指目標達成的程度 ~正確。 (C) 績效常包括效率和效能一起考慮 ~正確。 (D) 效率和效能二者絕不會發生衝突情況 ~錯誤。   ~解析 :   (A) 效率常指產出與投入間的比較 ~正確。 (B) 效能常指目標達成的程度 ~正確。 答 : 「行政績效」( administrative performance ): 一、「行政績效」是指「行政效率」與「行政效能」的「綜合評量」: (一)「效率」→ 是指「產出」與「投入」間的「比較」情況。 (二)「效能」→ 是指「目標達成」的「程度」。 ※「效率」著重「數量」層面;而「效能」則著重「品質」層面。   (C) 績效常包括效率和效能一起考慮 ~正確。 答 : 一、林新發(民79)認為:「績效」(performance)一詞就「字義」而言,是指「執行某些工作」的「成績」或「表現」。「績效」對於「組織」而言,具有「雙重」的「意義」:其一,它「代表組織」對「過去資源運用」的「評估」,用得有沒有「效率」及「效能」,尤其在「組織內部控制」方面,「績效」的「衡量」具有「審計」、「查核」的「功能」,可藉以「獲得有關資訊」,以「增進」對「組織」之「瞭解」,另一則對「組織」具有「前瞻性」的「影響力」,不但可以「檢討改進過去錯誤」的「行動」,而且可以「指引未來目標訂定」及「資源分配」之「方向」。   二、關永實(民81)認為:「績效」包括「效率」和「效能」兩個層次的「意義」(引自羅清水,民86)。   三、羅清水(民86)認為:「績效」一詞「包括」了「效率」與「效能」,是「組織客觀存在」的「事實」,可供「評鑑」,除「客觀評量」外,同時也包含「主觀」的「判斷」。     (D) 效率和效能二者絕不會發生衝突情況 ~錯誤。 答 :   一、陳明璋(民68)認為「效率」與「效能」則有如下的「關係」: (一)「有效率」不一定「有效能」;「效率」僅是「效能」的「必需條件」而非「充分條件」。 (二)「效能」較「效率」重要,組織「很少完全」追求「效率」,因為「短期」的「成功」(有效率)可能意指「長期失敗」(無效能);故「效能」是「成功」的「基礎」;而「效率」則為「組織成功」之「後」,其「生存所需」之「最低條件」;「效率」是指「辦好事」,而「效能」則指「做正確的事」。 (三)「效率」只考慮「投入」與「產出」的「比率」;而「效能」則考慮「投入 - 過程 - 產出」的「整個循環」,其著重「組織」與「整個生存環節」的「互動關係」;因此,「效率」只「考慮」到「內部」的「狀況」,而「效能」則「包括」了「外在標準」。 (四)「效率」與「效能」尚有以下的「對比」: 1.「解決問題」對「尋求有創意」的「方案」; 2.「降低成本」對「增加利潤」; 3.「保護資源」對「資源」之「最佳利用」; 4.「盡責任」對「尋求績效」等。 (五) 就「長期」而言,「效能」不僅借重「經濟」、「技術手段」(效率),且求「政治手腕」獲取「最大利益」,此即「內外並重」,並考慮「環境」(社會)、「組織」及「個人」之間的「最佳均衡」。   二、彼得‧杜拉克 ( Peter F. Drucker ) 在《有效的管理者》( The Effective Executive ) 一書中表示 : (一) 「效率」是以「以正確的方式」來「做事」( Do the thing right )。 (二) 「效能」則是「做正確的事」( Do the right thing )。 ※「效率」和「效能」不應「偏廢」,但這並不意味著「效率」和「效能」具有「同樣」的「重要性」。我們當然希望「同時提高效率」和「效能」,但在「效率」與「效能」無法「兼得」時,我們「首先應著眼」於「效能」,然後「再設法提高效率」。   三、 總之,「效率」和「效能」二者有時是「會」發生「衝突」情況的 : (一) 而當產生「衝突」時,或是「無法兼顧」時應以「效能」為「主」,因為「效能」比「效率」來得「重要」。 (二) 因為「效能」是「組織成功」的「基礎」;而「效率」則是「組織成功」之「後」,其「生存所需」之「條件」。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