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公告】頁面上方功能列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舊用戶可再切回舊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教師提問之認知層次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問題的認知層次 Norris Sander(1966)應用Bloom的分類法將教師問題加以分類:記憶性問題(memory)、轉譯性問題(translation)、解釋性問題(interpretation)、應用性問題(application)、分析性問題(analysis)、綜合性問題(synthesis)、評鑑性問題(evaluation)。 1.記憶性問題 要求學生回憶或認知已學過的資訊,包括事實、定義、通則、價值觀念及技能等。 EX:檸檬是什麼顏色? 是中國人發明的嗎? 2.轉譯性問題 學生回答問題,需能將原資料轉化為另一種符號或語言來表達。 EX:甲 ﹥乙表示什麼關係? 3.解釋性問題 學生回答問題,需能對兩個或更多個別事實、通則、定義、價值觀念或技能等,基於常識性的瞭解,找出其間關係。 EX:1.長方形與正方形有什麼異同?   2.台灣氣候與菲律賓氣候有何異同? 4.應用性問題 學生回答問題,需能運用既有知能去解決新的問題。 EX:車子在濕滑的路面容易打滑,所以下雨天開車的時候要注意什麼? 5.分析性問題 學生回答問題,需依據事實以及思考法則(演繹、歸納方法等)或由實例類    推去分析其關係。 EX:1.加拿大的面積比日本大,所以國力比日本強?  2.台北市常雨後積水,是因為排水系統太差? 6.綜合性問題 學生回答問題,必須能應用想像,別出心裁地想出或發現前所未有的事物或方法:此類問題允許學生自由尋找各種不同答案。 EX:假如愛迪生沒有發明電燈,我們現在的生活會有什麼不同?  7.評鑑性問題: 回答問題時,學生必須先設定自己的標準或價值觀念,據以考評某事物或觀念。 EX:1.開放教育的教學比傳統教學好嗎?為什麼?   2.教學是專業嗎?為什麼?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