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教育測驗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外在效度(External validity) 指對研究結果的通常性所做之論具有之效度。所關心的是實驗結果的可通則化問題 1.  施測的反作用效果:指採用前後測設計時,實驗的結果僅能推論至有前測的情境,而無法概括無前測的情境。 2.  霍桑效應:實驗時,受試者知道自己正在參加實驗、正在被觀察,則足以使他表現得與平常非實驗情境不一樣,此種實驗安排的反作用效果,即稱為霍桑效應,其會影響實驗研究的外在效度,使結論的推論有困難。 3.  選擇與實驗變項的交互作用:「實驗變項」本身的性質如何便足以使受試者選擇產生偏頗,如進行有關特殊教育方面的實驗,便容易在對特書教育方面有興趣的校長所服務的學校找到學生參加實驗,而用這樣偏頗的受試樣本實驗出來的結果,不一定能適用於其他學校。 4.  重複實驗處理的干擾:同一組受試者重複揪受不同處理時,雖可增加實驗內在效度,但其外在效度卻可能反而降低,亦即此種重複處理的實驗結論較無法推論到非重複處理的情境。   內在效度(internal validity) 內在效度所重視的則是自變項與依變項的間的因果關係。   影響內在效度的因素: 1.成熟:受試者在實驗期間,不論生理或心理均會產生變化,而可能影響實驗的結果;所以實驗結果的差異,到底是個體變項造成,亦或實驗處理造成,將混淆不清。 2.臨時事故(同時事件):在實驗期間,受試者從實驗情境內外,經驗到一些實驗處理以外的特定事件,而影響到實驗的結果。 3.測驗:實施前後測的實驗設計,測試會影響到受試者,使得個人變得敏感些,或了解研究者所隱藏的目標,或對測驗的表現較為熟練,致使後測成績優於前測,而其結果是因測試的經驗造成或實驗處理造成的不易解釋清楚。 4.測量工具的變化:後測時所用的測驗器材或評分人員與前測不同,例如測驗卷被寫了答案,評分人員變得較粗心、較不嚴格等,都可能使後測成績發生改變,但卻無法完全歸因於實驗處理。 5.統計迴歸現象:實驗受試者如為極端選樣,則後測的分數會產生趨近平均數的迴歸現象,而影響實驗的結果。 6.選樣誤差:指實驗組與控制組的受試者並不相等,尤以選用自願者或整個班級時,可能會發生此種情形。 7.受試者亡佚:在實驗期間,受試者因為死亡或退出,會使得實驗組或控制組的樣本變成偏差樣本,而影響實驗結果的內在效度。 8.選樣與成熟交互作用:指實驗組與控制組的樣本不相等再加上成熟因素所造成的影響。 9.強亨利效應:在實驗期間,控制組的受試者為了不甘示弱,力圖與實驗組一較長短而有一般水準以上的表現,此一現象即稱為強亨利效應,其會影響實驗結果的精確性。 10.實驗的處理擴散:若實驗的條件與控制的條件具有很密切的關係或受試者彼此很親近,則控制組的成員可能尋求接觸處理條件的機會,實驗的處理擴散,就很容易會發生。 11.實驗者偏見:指實驗者精心設計或無意處理,而對受試者產生的影響,如實驗者對於受試者地位的認知,可能影響實驗者作客觀的判斷。 12.統計的結論:指統計的使用若違背其原理,或誤用統計考驗,則無法獲得有效的結果,而影響實驗結果的內在效度。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內在效度外在效度強亨利效應霍桑效應內在效度的因素反作用效果外在效度(External validity)實驗變項的交互作用影響內在效度的因素通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