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新佛洛依德學說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新佛洛依德學說之重要學者及其主張如下:    1.阿德勒(Alfred Adler, 1870~1937):兒童早期經驗重要,但社會互動作用、權力(power)及超越(superiority)的需求是激發個人向上努力的重要動力。    2.艾利克森(Erik Erikson, 1902~1979):人類一生的發展歷程可分為八個階段,這些階段是社會心理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危機,若能順利化解則可獲得良好適應;反之,則產生心理危機或衝突。   3.弗洛姆(Erich Fromm, 1900~1980):自我(ego)不僅是本我與超我之間的調節者,且主動尋求統整、愛與自由。    4.杭妮(Karen Horney, 1885~1952):兒童從父母的交互作用中產生基本焦慮(basic anxiety),由於企圖減低基本焦慮而產生各種不同的適應方式。   5.榮格(Carl G. Jung, 1875~1961):於一九一三年與佛洛伊德決裂,自創「分析心理學」(analytical psychology),認為: (1)個人潛意識與集體潛意識合而支配人的行為 (2)人格發展由自我實現之內在潛力所引導 (3)人格發展有外向及內向兩種型態。    6.蘇利文(H.S. Sullivan, 1892~1949):提出 「人際關係論」,認為: (1)人格發展受到個人需求與人際安全需求所影響 (2)人格形成是由於人際間之社會情境不斷互動的結果。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