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4/1起,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核心課程(core curriculum)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核心課程(core curriculum) 在若干科目中,選擇某個重要的學科或合併若干學科內容為一個廣泛的領域,以之作為核心,其他學科的教材力求與此中心學科配合。通常核心課程係以社會(科)為核心,課程編制則以社會問題、社會需要及社會功能為主,並強調課程由師生共同設計,使學生獲得完整的生活經驗。 核心課程的理念源自於精粹主義(essentialism)的理論思想,認為在教育過程中,有些科目是具有較大的重要性,因此每個學生都要修習這些科目。核心課程在1930至50年代最為盛行,Bruner大家倡導;1950年代以後,學科課程再度受到重視;1980年代,教育界所討論的是「回復基本能力」,即以教導讀寫算做為課程的核心。以現況而言,核心課程則以納入科目為本的組織形式出現-它著重訂定所有學生必須學習的領域。 如果把「核心課程」視為一個獨立的概念,它與分科、活動課程的不同在於:分科或融合課程仍然以學科內容作為組織課程的中心;核心課程則以社會需求、社會問題為組織中心;活動課程則以學生的興趣和需求為中心。此外,核心課程常規畫較大的學習時間單位,當作普通教育、共同學習的課程方案(李子建、黃顯華,2002:293)。 優點: 1.將學習內容統整,使各科教材成為一完整的生活經驗,使學生瞭解社會的價值與問題。 2.可以培養學生處理或解決社會問題的能力,造就健全的公民。 缺點: 1.重視社會的價值及問題,可能忽略了學生的興趣。 2.課程難以涵蓋重要的學習經驗,較不易獲得系統的知識。 3.其他科目要與核心科目相配合,教材編製較困難,教學時間也..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核心課程偏向於社會取向的課程立場,重視「課程即計畫」的課程意義,強調社會學習計畫的重要性,其目的乃在提供滿足社會需求及合乎社會利益的課程。這是比較屬於哪一種課程設計? (A)科目課程(B)核心課程(C)活動課程 (D)銜接課程。精粹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