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網站-置頂欄顏色票選問卷】只要填寫就能獲得500Y,結束時間 2024/04/25 11:59:59。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目錄 編輯

主題:漣漪效應(ripple effect)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教師獎勵學生良好行為或處罰指責學生偏差的行為時,常會影響鄰近學生的行為,此謂之漣漪效應(ripple effect)。 美國心理學家康尼(Jacob Kounin,1970)發現老師的管教態度越明確, 在其教導下的學生,就會越守規矩,而且此種效果可以擴散到其他同學身上。 而老師的憤怒和威嚇並無法改變情況,只會造成學生的不安、焦慮與迷惑。 且他發現漣漪效應在開學的第一天最顯著,並隨著時間而漸漸消失。 一般善於教室管理的教師有許多共同行為特徵, 而責罰某一學生時避免產生漣漪效應就是其中之一。 康尼對漣漪效應加以解釋:教師責罰某一學生後, 對班上其他學生產生的負面影響。如果教師在責罰某一學生時, 不但情緒上表示怒,且言詞上也對學生人格加以批評, 這樣不但未能糾正該生錯誤的行為,反引起其他學生對他的同情, 甚至於因此對教師的做法產生反感。 所以教師責罰學生時最好避免在憤怒下,對學生做出人格上的侮辱。   From 教育wiki http://content.edu.tw/wiki/index.php/%E6%BC%A3%E6%BC%AA%E6%95%88%E6%87%89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康尼ripple effect漣漪效漣漪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