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激勵制度理論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目前有關激勵制度理論相當的多,如早期激勵理論(註六)X、Y、Z理論,而在當代激勵理論中,由於觀點的不同,發展出兩種不同類型的理論(註七),即認知途徑(Cognitive approach)[含內容理論(content theory)、程序理論(process theory)]及行為途徑(Noncognitive approach)。   在認知途徑方面,主張從內在的心理狀態來探討成員行為的原因,它的重點有二:第一是在探討引起行為的內容,故又稱為內容理論,其焦點係集中於何種激勵較能產生行為、指引行為和終止行為的原因,各激勵理論家又分別從內在屬性方面探討可驅策人的需要或動機,及從外在因素方面探討使人以特定方式行為的誘因。在這些激勵的內容理論中,計有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Maslow’s need hierarchy theory)、赫茲伯格雙因素理論(Herzberg’s two-factor theory)、阿爾德佛ERG理論(Alderfer’s ERG theory)等。第二是試圖詮釋成員如何選擇工作行為及其選擇過程,故又稱為程序理論,而在激勵程序理論中,可以瞭解成員為何選擇一種特殊的行為模式以達成工作目標,主要的程序理論有兩種,即期望理論(expectancy theory)與公平理論(equity theory)。   在行為途徑方面,認為行為的後果才是影響行為的主要原因,而不去討論個人的認知過程,所以又稱之為行為改變途徑,主要是以增強理論(reinforcement theory)為代表(註八)。  http://sandwich88.pixnet.net/blog/post/27271373-%E6%BF%80%E5%8B%B5%E7%90%86%E8%AB%96%E6%9C%89%E9%82%A3%E4%BA%9B%E7%A8%AE%E9%A1%9E%E5%91%A2%3F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