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4/1起,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王夫之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王夫之(1619年-1692年,即萬曆四十七年-康熙三十一年),字而農,號薑齋、又號夕堂,或署一瓢道人、雙髻外史,晚年隱居於形狀如頑石的石船山,自署船山病叟、南嶽遺民,學者遂稱船山先生。[1]湖南衡陽人,傑出的思想家、哲學家、明末清初大儒。與顧炎武、黃宗羲並稱明清之際三大思想家。   王夫之的研究領域包括天文、曆法、數學、地學,專精於經、史、文學。批評程朱理學的唯心主義,總結古代唯物主義思想。認為「盡天地之間,無不是氣,即無不是理也」,以為「氣」是物質實體,而「理」則是客觀規律。又用「絪蘊生化」說明「氣」變化日新的性質,認為「陰陽各成其象,則相為對;剛柔、寒溫、生殺,必相反而相為仇」,同時也又「互以相成,無終相敵之理」。他強調「天下惟器而已矣」,「無其器則無其道」,從「道器」關係建立其歷史進化論。在知、行關係上,強調行是知的基礎,反對陸王心學「以知為行」和禪學「知有是事便休」的論點。[1]提出「天下唯器」,「理不先而氣不後」的理論。[1]在社會歷史方面,他批判「泥古薄今」的觀點,認為人類歷史是不斷進化的。他反對天命觀,認為歷史發展具有規律性,是「理勢相成」。 王夫之篤信程朱理學,但不贊成「存天理,滅人慾」,認為「人慾之各得,即天理之大同;天理之大同,無人慾之或異」。王夫之思想沒有超出封建主義的範疇,他堅持維護封建制度,他認為封建制度不能變,能變的只是制度,又主張「尊其尊,卑其卑,位其位。」 後代研究王夫之思想的學術流派,被稱為船山學。所著後人編為《船山遺書》。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一瓢道人南嶽遺民唯物主義夕堂王夫之而農船山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