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4/1起,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現象學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1.現象學(Phenomenology) 要瞭解事物,必須回歸「事象本身」;亦即去除「臆測」和「視為當然」的態度,面對事物最本質的層面去研究。 2. 象徵互動論(Symbolic Interactionism) (1)以社會心理學的觀點研究微觀的社會現象,例如研究人際關係,而非廣大的社會結構。 (2)研究重點在人和人之間的互動性質及過程;人的互動過程是以象徵的符號(例如:語言、文字、手勢、表情等)來表達意念、價值、與思想,而符號的意義會隨個人和情境的變化,有所不同。 3. 俗民方法論(Ethno methodology) (1)受現象學和象徵互動論的影響,以一般性的知識為研究對象;探討人們日常生活的態度與行為。 (2)主要概念一:反省性;行動者對本身行為有反省及批判的能力。 (3)主要概念二:指標性;語言及符號在不同情境下有不同的意義,互動雙方要充分瞭解對方的文化背景,才能有效溝通及互動。 (4)多用參與及觀察的研究方法。 4.知識社會學(Sociology of knowledge) (1)知識」是社會所形成,「課程」則是社會所組織的知識。 (2)知識本身和學校課程的安排與組織均存在著社會階層化的現象;知識與課程的選擇、分類、和傳遞也與社會結構相關,反映出社會權力分配的現實狀況。 5.批判理論(Critical Theory) (1)從主體理性的批判為起點,促成社會大眾批判意識的覺醒。 (2)批判與反省的自覺透過教育的作用,可導致社會的變革。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俗民方法論批判理論現象學知識社會學反省性指標性符號象徵互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