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網站-置頂欄顏色票選問卷】只要填寫就能獲得500Y,結束時間 2024/04/25 11:59:59。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科學派典、人文派典的比較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解】研究派典(包括教育研究)可以簡單分為「科學派典」和「人文派典」,那麼他們之間在本體論,認識論,與方法論的差異,如下所示:   科學派典 人文派典 本體論 (社會的本質為何) 1. 社會實體是客觀存在的實體,獨立於人的思考與意識之外,不受觀察者主觀意向與了解所影響。 2. 真理同等於現實,大多具有因果的關係。 1. 社會實體是人與人建構出的產物,也是認知的成果,而非獨立於存在的實體。 2. 真理是最佳傳輸和最佳建構。 認識論 (如何了解社會實體) 1. 社會實體是客觀存在,可以經由觀察與測量而具體掌握,敘述其事實,進而解釋其中的法則。 2. 研究者能獨立於現象之外的研究,不受本身的價值的影響。 3. 研究者與研究對象之間的關係是「主-客」的形式。 1. 社會實體是主觀意識與認知的結果,需要仰賴個人主觀、獨特的體驗與了解。 2. 研究者與被研究的現象是相互影響的,而其發現是探討的過程中所創造出來的。 3. 研究者與研究對象之間的關係是「主-主」的形式。 方法論 (採用何種方法研究社會實體最適當) 1. 涉入學者方法論。 2. 採取客觀、實證的方法。 3. 強調「量的」的分析,運用統計的方法。 4. 量的研究(quantitative research): (1)問卷調查研究法 (2)相關性研究法 (3)實驗研究法(真實驗與準實驗研究法) 1. 詮釋、辯証學者方法論。 2. 不斷分析、批判、闡說、再循環的辯証以獲得最佳的建構結果。 3. 質的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 (1)個案研究法。 (2)俗民誌研究法。 (3)詮釋性研究法。 (4)行動研究法。 (A)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人文派典科學派典不受觀察者主觀意向與了解所影響客觀存在的實體方法論本體論真理是最佳傳輸和最佳建構研究者與研究對象之間的關係認識論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