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系統論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系統論是一種「輸入─系統(轉換)─輸出─反饋」的循環過程,在循環過程中,系統本身必須對影響系統運作的外部環境因素,作出正確的反應,尤其是威脅或足以癱瘓系統持續運作的負面資訊,必須能使之進入系統內,藉由系統本身轉換(conversion)的功能,達到撥亂反正的效能,使系統不斷在適應環境的變遷中,達到持續運作的目的。 其主要概念如下: 1.系統是由一些具有相當穩定和可預設的行為模式或互動行為,以及這些行為互動的結果所構成的,此種行為模式稱之為「結構」,而結構對體系內外所產生之後果,謂之「功能」;可見結構與功能是受系統的影響,且同時影響系統,兩者既是自變項,亦是依變項,互為因果。 2.系統都有其存在的特殊目標與目的,在設定目標後,必須從環境輸入各種支持與需求的資源,進入系統後經由轉換過程輸出決策,經由正確的手段與操作,才能達成其目的;一般而言,輸入項和輸出項必須保持適度的「自我穩定和動態的均衡」(the steady state and dynamic homeostasis),也就是說,系統必須透過自動調整過程,以保持系統的穩定,面對外在環境的改變,具有維持原有體制,並足以適應外在變化的自我規範能力。 3.系統對外部負面資訊(negative information)的反應,必須要具備有類似白血球反制細菌入侵人體的功能,每一種系統均有一種矯正偏差和錯誤的功能,此功能即為「情報輸入、負向回饋以及修正的過程」(information input, negative feedback and the coding process),就是米勒(J.G.Miller)所說的「當一個系統的負向反饋功能不存在時,擇穩定狀態遍會消失;同時它的形體也會瓦解,而使系統終止」。系統回饋圈缺乏負向回饋的環節,等同於人體欠缺白血球,細胞長期被病菌吞噬的結果,組織即形同崩潰,系統亦無從運作。 4.結構與功能的互動行為在某種可觀察的範圍內,彼..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