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4/1起,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美國國會「政策制定」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探討某項用以解決或減緩問題的行動,將在未來成就何種價值」: (A) 政策預測 (B) 政策推薦 (C) 政策監測 (D) 政策評估   ~解析 :   美國國會「政策制定」 ( Policy Making ) 階段 : 一、依據安德森 ( Anderson ) 之「界定」,「政策制定過程」可以被「區分」為「五個階段」: (一) 「問題形成」(policy formation)---「議程設定」(agenda setting); (二) 「政策規劃」(policy formulation); (三) 「政策採行」(policy adoption)---「合法化」; (四) 「政策執行」(policy implementation); (五) 「政策評估」(policy evaluation)。   二、政策研究者唐恩 ( Dunn ) 在安德森 ( Anderson ) 的「建構基礎」上,「進一步」指出,每一個「政策制定階段」均「適用不同」之「政策分析方法」:   (一)「問題形成 - 問題建構」( problem structuring ): 1.「問題建構」旨在「探討 」 : (1) Ⅰ. 何種「問題情境」將會引發「政策問題」? (2) Ⅱ. 可以「透過」何種「價值面向」來「詮釋既有」的「問題情境」? 2. 唐恩 ( Dunn ) 認為,「問題建構式政策分析」中「最重要」的「步驟」,一項「不當」的「問題建構」將會導致「第三類型錯誤 ( the type III error ) 」的「發生」,亦即,以「正確」的「手段」解決「錯誤建構」的「問題」。   (二)「政策規劃 - 政策預視」( policy forecasting ): 1.「預視」:意思是「預期推測」。 2. 在進行「政策規劃」時,必須對「各個政策替選方案」(alternatives)的「可能結果」以及「預期影響」進行「推測」,此即為「政策預視」之「意涵」。 3. 依據唐恩 ( Dunn ) 之「界定」,「政策預視」旨在「探討」→ 若「採取某項行動」( 或者「不作為」),其「未來」將會「形成」何種「政策結果」。   (三)「政策採行 - 政策推介 ( 薦 )」( recommendation ): 1.「推介」:意思是「推薦介紹」。 2.「政策推介 ( 薦 )」旨在「探討」 : 某項用以「解決問題」或「減緩問題」的「行動」,將在「未來」成就何種「價值」。 3. 亦即,「政策分析師」將視「政策預視」的「結果」,藉以向「政策制定者」進行「政策選案」的「推薦」與「介紹」。   (四)「政策執行 - 政策監測」( policy monitoring ): 1「政策監測」旨在「探討」: 某一「政策選案」在「過去」與「現在」所「造成」之「政策結果」。 2. 亦即,「政策監測」屬「描述性質」,其「目的」在於「詳實」地「記錄政策執行過程中」所「發生」之「情事」,藉以作為「政策評估」的「判斷基礎」。 3. 據此,「監測」可謂是「評估」的「前置階段」。   (五)「政策評估 - 政策評估」: 1.「政策評估」乃用以「探討」 : 用以「減輕問題」或「解決問題」的「政策行動結果」,將在「社會」中「形成」何種「價值」。 2. 根據「評估」之「結果」,「政策分析師」與「制定者」將可以為「特定政策」提出「評價」,藉以「決定」該「政策」應「維持」、「改革」,甚至「終止」。 3. 據此,相較於「監測」而言,「評估」具有「強烈」的「價值判斷性質」。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