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耳朵構造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外耳分為:耳廓、耳道。   耳廓:功能是收集聲波,產生主體效果。   耳道:把聲波傳到耳膜,有擴大效果。   中耳分為:耳膜、三塊聽小骨、卵圓窗和歐氏管。   耳膜是外耳、中耳之分界線,聲波撞擊耳膜時,會引起耳膜之振動,傳入三塊聽小骨。   三個聽小骨分別是鎚骨、鉆骨、鐙骨,接收耳膜的振動,將聲音傳至卵圓窗 。   卵圓窗是內耳門戶,鐙骨振動,影響它振動,使內耳淋巴液波動,最後經由圓窗得到釋放。   歐氏管又稱耳咽管,可藉吞嚥、打噴嚏或打哈欠時開啟,以平衡中耳壓力及導流中耳的液體。   內耳分為:前庭、半規管、耳蝸。   前庭無聽覺細胞,因此無聽覺作用,它與半規管(10)維持身體平衡。   耳蝸是聽力最重要的部位,有數以千計的毛髮細胞,毛髮細胞可將接收到的液體流動及振動轉換成神經刺激。而這些神經訊號在腦部會被轉譯為「聲音」。 柯替氏器內耳聽覺感受器(螺旋器)。   耳蜗中有一處被稱為柯替氏器,又叫螺旋器,螺旋器中排列着密密麻麻的纖毛細胞組織,由於淋巴液的流動,螺旋器受到刺激,將衝動經聽神經傳至中樞從而產生聽覺。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