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4/1起,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蘇軾 食荔支二首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荔枝嘆(摘錄) (宋)蘇軾 十裡一置飛塵灰,五裡一堠兵火催, 填坑僕谷相枕籍,知是荔枝龍眼來。 飛車跨山鶻橫海,風枝露葉如新採, 宮中美人一破顏,驚塵濺血流千載。 永元荔枝來交州,天寶歲貢取之培, 至今欲食林甫肉,無人舉觴酹伯遊。   這首詩,寫於紹聖二年四月,蘇軾貶謫到惠州時,他初次嘗到南方的水果荔支,極為贊賞;蘇軾在享受的同時,聯想到漢唐時代進貢荔支對人民所造成的痛苦,唐明皇為博楊貴妃歡心,以飛車快船加快傳送速度,犧牲百姓性命以求「風枝露葉如新採」的荔支,其中「宮中美人一破顏」與「驚塵濺血流千載」的詩句,形成強烈的對比,他以古諷今之意至明,寫作此詩的目的在「切中當時之過」,為百姓請命,他大膽地揭示了宋朝皇家窮奢極欲,官吏媚上取寵,種種害民的弊政,同時對宋朝爭相搜羅北苑茶、牡丹花以進貢邀功之情況,不惜嚴厲指斥矯正時代危機,並祈求上天,發出「我願天公憐赤子,莫生尤物為瘡痏。雨順風調百穀登,民不飢寒為上瑞」的肺腑之言與感慨,希望在上位者能體認「民為邦本,本固邦寧」的道理,停止如此行徑,蘇軾對百姓的悲憫之情不言可喻。他將描寫與議論、歷史與現實相互結合,融說理、議論、情感於一體,寫得極為跌宕起伏,沉鬱頓挫,故紀昀以為此詩為「貌不襲杜,而神似之。出沒開合,純乎杜法。」之作。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噉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翻譯:羅浮山下四季如春,枇杷、楊梅等水果依次成熟。   如果每天能吃上三百顆荔枝,我甘願永遠做一個嶺南人。 〈食荔支二首〉其二,以清新平淡之語,寫他對嶺南特產──荔支的描述與讚美,詩中充滿滿足愉悅之情,表達了他「長作嶺南人」的深切願望。蘇軾雖身為貶謫罪犯,卻能日日大啖荔支,因禍得福,他陶然恬適地生活其中,如此快意的貶謫生活,就是長貶又何妨呢!詩中蘇軾完全展示了他的達觀、超脫、閒適的境界。陳新雄教授以為:「這種超脫、開解的情懷,不止是對當朝險惡政治現實的迴避,更是對現實極具意味的抗議。⋯⋯這樣的閒適自得,隨遇而安,無異對當局宣示,他們的迫害無效,他們的懲罰無用,胸無芥蒂的達觀,乃曠達的蘇軾對時宰極大的譏諷。」103誠為的論。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蘇軾不止是對當朝險惡政治現實的迴避,更是對現實極具意味的抗議。宮中美人一破顏,驚塵濺血流千載將描寫與議論、歷史與現實相互結合,融說理、議論、情感於一體楊貴妃胸無芥蒂的達觀,乃曠達的蘇軾對時宰極大的譏諷荔枝食荔支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