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網站-置頂欄顏色票選問卷】只要填寫就能獲得500Y,結束時間 2024/04/25 11:59:59。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目錄 編輯

徐喬-經濟學

主題:衝突理論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衝突理論學派 (一)主要特徵 1.從對立衝突、強制、變遷的角色分析社會與教育的問題;強調社會關係的強制性及社會變遷的普遍性 2.對立衝突:團體與團體的目標不會一致,且利益會無法避免的產生衝突(例如:支配者與從屬者) 3.強制:取得優勢的團體會以強勢的方法迫使其他團體合作,達成目標,並暫時維持社會的穩定與秩序 4. 變遷:團體利益的不斷衝突所引起的權力鬥爭會導致社會不斷的變遷   (二)代表人物 1.馬克思(K. Marx)   (1)探討社會中的經濟問題,提出社會階級意識的概念;認為經濟結構是產生衝突和革命的因素,且因此決定社會階級。   (2)未直接論及「教育」議題,但影響後人對教育社會學的分析甚深。 2.包爾斯(S. Bowles)與金帝斯(H. Gintis)   (1)教育制度受社會階級背景的影響;提出「社會再製理論」(Social-reproduction)。   (2)社會經濟結構→符應原則(Correspondence principle)→社會再製。 3.布迪爾(P. Bourdieu)   (1)除了經濟因素之外,文化資本(例如:語言、文字、生活習性等)也是造成符應和再製現象的因素。   (2)探討文化資本和學校教育的關係,主張擁有豐富文化資本的階級在教育方面也擁有優勢。 4.艾波(M. Apple) (1)學校(教育)非被動的被社會之經濟與文化所影響;它也是會有自主的功能。   (2)學校之活動有其矛盾、對抗、衝突、變革的複雜性,因此在再製理論中,會有抗拒(Resistance)存在。 5.華勒(W. Waller)   (1)從衝突的觀點,研究學校文化。   (2)認為學校是一個在矛盾、衝突、變革情形下,處於暫時平衡狀態的專制組織。   (3)師生關係為一種制度化的支配-從屬關係,彼此之間有潛在對立的情感;師生關係是對立、衝突、強制、與不平等的。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衝突理論包爾斯對立衝突布迪爾強制性文化資本社會社會再製理論社會變遷社會階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