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公告】頁面上方功能列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舊用戶可再切回舊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解離症(協識脫離型)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B) 協識脫離型(hysteric type)  在醫學上用語是解離症。解離症的發生率也較其他疾病來的低,國外的流行病學率約0.01%。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減少,男性與女性的盛行率是一樣的,而兒童時期受到身體與性方面虐待的人較容易有解離症。 解離症包括解離性失憶症(亦稱為心因性失憶)、解離性迷遊症(亦稱為心因性迷遊症)、解離性人格疾患(亦稱為多重人格違常)與自我感消失症(depersonalization disorder)。依據美國精神醫學會編製的手冊,解離症狀指的是患者出現精神上的問題,如失憶、恍惚、木僵等,卻找不到相對應的生理病因,相反的,往往可以用心理因素來解釋。在致病機轉上,一般認為可能是「心理功能的解離」,也就是原本能自我覺知與統整的個體,因為面對壓力,解離成各部份,使意念、記憶、行為被排除在意識之外,造成失憶、人格變化等症狀。 雖然致病機轉未有定論,心理因素普遍被認為是誘發此病的導火線。一般認為患者可能先有因為基因與生活創傷造成的內在缺陷,在面臨生活壓力事件時,自我無法成熟因應,而產生解離現象。在治療方面通常是以心理治療為主,包括找出並適當處理壓力源、適度的傾聽、催眠治療或以藥物輔助式的會談、鼓勵病人去克服症狀(如回憶)。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失憶人格變化協識脫離型多重人格違常心因性迷遊症恍惚意識之外木僵精神自我感消失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