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4/1起,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目錄 編輯

主題:評量的總類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1、 預備性評量(preparative evaluation) 又稱安置性評量或教學前評量。在教學前,為了解學生的起點行為(知識與技能) 所做的評量。若學生未具備學習新單元所需要的知識與技能,則教師需提供預備性的經 驗,再進行新單元的解說;反之,則實施預定的教學。常見的預備性評量有智力測驗與 入學測驗,課堂前的預備性評量實際並不常見。 2、 形成性評量(formative evaluation) 又稱為教學中的評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解學生學習的情形,透過晤談、觀察 或文字….等方法,來評量學生學習的情形,以便隨時發現問題,提供學生和教師校正 及回饋的機會。根據形成性評量,教師可隨時修正自己的教學策略;學生可獲知自己的 學習表現,來肯定或修正自己以後的學習方式,如小考或期中考。 3、 診斷性評量(diagnostic evaluation) 在形成性評量實施後,發現學生有學習困難的情形,教師就必須給予個別輔導, 幫助學生改善學習模式。在輔導之後若是學生學習困難情形依舊,則實施診斷性評量, 以確認學習困難的關鍵處,或造成學習困難之生理、心理或其他因素。實施診斷評量時 除需要特別設計的診斷測驗外,尚須專家協助鑑定及輔導,不過台灣教育對此類評量 仍須努力建構出屬於自己的制度。 4、 總結性評量(summative evaluation) 在教學結束後,為了解學生的行為表現是否已經達成教學目標,以確認整體學習 結果或教學成效而進行的學習評量。若學生未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則教師需提供另外 的學習經驗;若已達到教學效果,則評量成績或認定精熟程度。又稱為教學後評量,如 期末考或聯考。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預備性評量安置性評量形成性評量總結性評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