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目錄 編輯

主題:誰才是「課程之父」?泰勒vs巴比特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1911年科學管理之父-泰勒(F.W. Taylor)發表《科學管理的原理》,巴比特受到 Taylor的影響甚大,最後以「生產」歷程作為教育歷程的比喻,並將管理原則應用學校問題的解決上。1918年巴比特發表《課程》(The Curriculum)一書,被視為課程作為專門研究領域的誕生,也是教育史上第一本課程理論專注。因此使「課程」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因此,巴比特提倡的是「科學化課程」,也提倡了活動分析法。巴比特穩定了課程編制的科學運動(另一人為查斯特),指出課程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歷程。因為他們,使得課程可以計畫、研究與評鑑。而到了1949年泰勒(R. W. Tyler)才出版《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則》,進行課程設計的研究,揭示了檢視課程與教學問題的基本原理,影響現代課程研究甚大,也提出了「目標模式」的四個步驟。 巴比特是比較早的人,是將科學化的觀念運用到課程上,他的活動分析法劃分人類生活主要的10個領域,此為教育目標的內涵,即是課程設計的依據,這些到後來都成為奠定目標模式的依據;而泰勒對設計課程與教學理論提出四個問題,經過簡化則為「目標>選擇>組織>評鑑」的模式。 所以個人覺得兩者還是有不大一樣的地方,前者為目標模式的拓荒者、奠定理論者;後者為目標模式的發楊者。然後有一位前輩的整理是將巴比特稱為「科學化課程理論之父」,泰勒則是「課程設計之父、課程之父」。 以上若有不足或錯誤之處,盼請高手不吝給予指導、糾正,感激不盡。 資料來源:陳嘉陽中冊、余肇杰教綜筆記   3. 被認為是課程理論的奠基石的著作<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則>,是由何人寫的?  (A)泰勒 Tyler  (B) 巴比特  (C)威金斯  (D)塔巴 課程與教學 自編考題 參考陳嘉陽 3#9456 答案:A 難度:簡單 統計: A(1342),B(190),C(24),D(37),E(0) 個人分析: A(1) 考用筆記:泰心哲;赫心倫→太心折,賀新人、泰勒Tyler目標模式、誰才是「課程之父」?泰勒vs巴比特、教育評鑑之父、近代課程理論之父: 美國教育家、課程理論家泰勒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