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網站-置頂欄顏色票選問卷】只要填寫就能獲得500Y,結束時間 2024/04/25 11:59:59。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課程模式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一、科學技術取向課程模式 = 目標模式 1.塔巴(Taba)的草根模式 由下而上,由教師作為課程改革的主體,較能針對教師問題,改革結果較能符合學校需求,也是提升教師專業自主能力的重要途徑 與行政模式(由上而下)相反       2.巴比特(Bobbitt)的活動分析法 巴比特(Bobbitt)在1918年出版的「課程」一書,可說是第一部有系統地專門討論課程設計的著作,他提供了課程研究的科學方法。巴比特所提出的課程理論,是以生產為中心,以社會為導向,採用「活動分析法」編製課程。其起點為人生的所有活動,其座右銘為「效率」,而課程目標則是可藉科學方法加以發現的,只要逐步分析人生活動至最小行為單位,目標即顯現(黃政傑,民71)。       3.恰特斯(Charters)的工作分析法   4.威金斯(G. Wiggins)與麥克泰希(J. McTighe)的後向設計: (1)首要階段是確認學校方案的目的與目標、終點目標或預期結果。 (2)第二階段是決定如何評量課程實施後是否成功? (3)第三階段試教學者需計畫並實施教學活動。   二、質化建構取向課程模式 1.許瓦伯(Schwab)的慎思模式 (1)慎思模式特別強調在課程計畫或決策過程的深思熟慮功夫,以Schwab的實用課程觀點與Walker的自然模式為代表 (2)慎思模式認為課程必須由理論的變為實用的,再變為準實用的及折衷的。主張在執行課程發展任務時,必須經由慎思、鑑賞、批評、論證及合理化的過程且是循環不斷改進的過程   2.後現代模式(後實證主義): 實際的教學過程需參考社會情境而作改變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