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網站-置頂欄顏色票選問卷】只要填寫就能獲得500Y,結束時間 2024/04/25 11:59:59。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課程知識社會學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伯恩斯坦認為課程知識社會學應該有兩種研究典範,一種是\" 之間關係\"(relation to)課程知識社會學,另一種則是\"之內關係\" (relation within)課程知識社會學。之間關係乃是課程知識社會學的主要研究取 向,關注於教育體系與社會結構相互之間的關係(例如教育與階級的關係、教育與 種族的關係、教育與性別的關係、教育與經濟的關係、教育與文化的關係、教育 與政治的關係等),把教育視為外在權力關係的轉播站,而致力於打開學校如何 助長階級、性別、文化等之不均等的黑箱作業情形。一九六○、一九七○年代以 後,論述學校教育與社會結構之間關係的理論有再製理論、抗拒理論以及批判教 育學理論。再製理論依據解釋模式、觀點的不同,又可區分為經濟再製模式 (Economic-Reproductive Model)、文化再製模式(Cultural-Reproductive Model) 、「霸權-國家」再製模式(Hegemonic-State Reproductive Model) 。因此, 對於之間關係課程知識社會學的理解主要是藉由上述三個理論(再製理論、抗拒 理論、批判教育學理論)。伯恩斯坦所謂的之內關係課程知識社會學,關切的則是知識本身結構和知識 在生產、再脈絡化、再生產等三個不同場域之間生產、建構、重組、轉化、再生 產,以及在不同的場域中行動者、社會關係和權力分配等問題的討論。知識論討 論的是知識本身的結構,而教育機置(pedagogic device)乃是文化生產、再生產 以及轉化的條件,藉由對教育機置的討論可以分析知識生產、再生產以及介於知 識生產和再生產場域之間,知識的從原初生產場域的去位置(delocation)..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伯恩斯坦之內關係之間關係課程知識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