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目錄 編輯

主題:遊戲行為的特性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1.  角色扮演:幼兒採用一些角色(例如:家庭成員、救火員、超市收銀員),並以語言來串聯這些角色(如我是媽媽),以及扮演適應角色的行為(如照顧由另一幼兒扮演的嬰兒).   2.  想像轉換:利用一些表徵來代表玩物動作或情境.   (1)玩物可能被用來代替其他生活上的真實用品(以積木假裝為杯子),或以語言的聲明表示-想像的物品(看著空空的手並說:我的杯子裡沒有水)。   (2)用簡略的動作來代表真實的動作(如用手上下移動表示在用鐵鎚釘釘子),或利用語言表達想像的動作(我正在釘釘子).   (3)利用語言來表示想像的情境(假裝我們正坐飛機去美國).   3.  社會互動:至少有兩位幼兒對遊戲情節的角色、動作做直接的互動(如Howes量表中的層次四:共同意識的互補/互惠遊戲).   4. 語言溝通:幼兒對相關遊戲主題的內容彼此有語言上的交換.這些訊息的交換包括下列兩種:   (1)後設溝通的聲明(metacommunication statements)被用來組織或建構整個遊戲內容的溝通.如孩子可能如此表達:   ˙象徵想像物品的認定(假裝這繩子是蛇).   ˙分配角色(我是爸爸,你是娃娃).   ˙計畫故事情節(我們先去超市買菜,再去樓上玩具部買玩具).   ˙如有幼兒玩的不對(如角色行為不符合),孩子會斥責並糾正他(例:娃娃又不會幫忙擺碗筷).   (2)假裝溝通的聲明(pretend communication statements):符合其所扮演角色的溝通。如幼兒假扮老師,向其他幼兒(當學生)說:你們再頑皮,我就要帶你們去見郭主任唷!   5.持續性:幼兒進行有持續性的遊戲時,年齡是決定幼兒是否有持續力的最大因素。Sylva等人(1980)及Smilansky(1968)的研究指出,小、中班的幼兒應可維持5分鐘的遊戲時間,大班可維持10分鐘.此外,自由遊戲的時間多長亦是一相關因素,若自由遊戲時間短於15分鐘,那上述孩子的持續力就要稍微縮短一些.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遊戲行為的特性假裝溝通的聲明後設溝通的聲明想像轉換社會互動角色扮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