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4/1起,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阿公店水庫的歷史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阿公店水庫位於高雄市燕巢區小崗山東麓與岡山區、田寮區交界之阿公店溪上,主要功能為防洪與農田灌溉,為戰後臺灣最早完成之水庫;公共給水部分因水庫嚴重淤積及集水區污染,已停止供應;湖面廣達六百公頃,溢洪口採「天井式」漩渦出口,經暗管隧道排向阿公店溪,凸出水面的喇叭口極具特色。 阿公店水庫為台灣唯一以防洪為主要標的之水庫,大壩全長2.38公里,為台灣最長者並曾是遠東之冠。 沿革─ 阿公店水庫興建始於1942年,後因洪水破壞而中止興建計畫,戰後由台灣省公共工程局接收續建,1947年建設廳水利局成立後加緊興辦,1953年完工;然而自完工運轉後,由於上游多泥岩,導致嚴重淤積,水庫有效容量由原來2,050萬立方公尺銳減為590萬立方公尺,不僅防洪功能不彰,亦嚴重威脅到大壩之安全,集水區內多養豬戶,亦導致水質嚴重劣化;因此為恢復水庫原有防洪供水功能,1997年開始執行「阿公店水庫更新工程計畫」,1999年騰空,進行大規模庫底浚渫,並興建越域引水路引旗山溪水,增設越域排洪道,將百年以上頻率洪水排放於二仁溪,並實施集水區養豬廢養;更新計畫目前已接近完成,2005年底恢復蓄水,2006年6月重新啟用,並在每年六月到九月汛期時實施『排空防淤』措施。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阿公店溪天井式岡山區排空防淤燕巢區阿公店水庫阿公店水庫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