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公告】頁面上方功能列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舊用戶可再切回舊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霍桑研究的說明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研究是在1924年至1933年進行的。Fritz J. Roethlisberger 和 William J. Dickson 給出了大量實驗細節,但是很少解釋。1927年哈佛商學院的心理學教授喬治·埃爾頓·梅奧(George Elton Mayo)作了簡短總結,包括表述了不管照明條件等因素如何,只要給予工人積極關注和自我管理權都可以因創造了積極的群體氛圍而提高產量。霍桑研究是一系列對工人在改善各種條件下(薪酬、照明條件、工間休息等)其生產效率變化情況的研究,但在一段時間後發現,這些條件的改善並未對生產率上升產生明顯效果,有些甚至回到初始的狀況。這個現象在單個工人以及群體測試中都存在。 實驗者設計的變數既不是唯一的也不是顯著的主導生產率變化的因素。由梅奧教授等作出的一個解釋是:「六個人組成了一支團隊,這個團隊在實驗中誠心且自發的進行了合作。」此即後來提出的「非正式群體」概念。1955年,蘭斯伯格爾(Landsberger)重新解釋了實驗成果並定名為「霍桑效應」。       改變工作條件和勞動效率之間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             提高生產效率的決定因素是員工情緒,而不是工作條件;             關心員工的情感和員工的不滿情緒,有助於提高勞動生產率。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霍桑效應霍桑研究非正式群體George Elton Mayo勞動效率員工情緒積極關注自我管理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