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網站-置頂欄顏色票選問卷】只要填寫就能獲得500Y,結束時間 2024/04/25 11:59:59。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Archer的型態生成論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一)Archer的型態生成論(蘇永明,2009)   1979出版的<教育制度的社會根源>,對於各國教育制度的產生和變革的模式,提出了原創性的理論。她用「結構制約」、「社會互動」、「結構精緻化」三個概念,來解釋英國、法國、丹麥、俄國的教育發展。她分成兩個循環,第一個循環是指從私人活動轉變成國家制度的過程,第二個循環是已經成為國家教育制度之後的演變。但都是用同樣的三個階段在解釋,只是每個階段所採用的策劃並不相同。三個概念與兩循環之內涵說明如後:  1.三個概念 (1)結構制約 即認為社會行為已具有的系統特質是受過去行動的制約,這等於承認已有社會結構的存在。因此,社會行為絕對不只是由個人特質所決定(Archer,1995:90)。而這種結構的層面就是「制度」的層面。Archer又將這種制約分成「結構制約」和「文化制約」。 (2)社會互動   互動的觀點是認為社會行為受到結構的制約,但不是完全由結構決定。如果認為是由結構決定,那就掉入結構主義的觀點了。當人們有自覺時就會起而互動,起來修改結構。現有制度將會制約人們的行為,這仍是以獎賞與懲罰的方式來影響人們的行為受到酬賞的團體想要繼續強化結構,而受到懲罰的團體則想改變結構。Archer是用利益團體的概念來解釋其互動的過程(Archer,1995:90-91)。 (3)結構精緻化   這是在形成新的結構,即在各個利益團體衝突和讓步之後,形成一個可能不是各方原先想要的新結構。在此,Archer特別指出她的觀點與各種自動控制模式不同,它們過度簡化,且認為是目標導向。但形態生成論不預設固定目的,它是一種開放的系統。一旦此一階段完成,就重新進入結構制約而繼續循環。但她認為既得利益會使得結構穩固。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型態生成論社會互動結構制約結構精緻化Archer利益團體文化制約自動控制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