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Chomsky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瓊斯基(N.Chomsky)在1959年發表了《句法結構》[ 按:中譯《變換律語法理論》 ],對於語言學而言,可說是開了一個新的研究取向;瓊斯基針對語言成效(performance) 和語言能力(competence)間的不對稱,說明了心靈在語言使用時,所具有的功能。在他看來,人實際上可以說出比他學到還要多的語句;一個具有能力的語言使用者,只要從語言使用中,接受到一定的句法結構,心靈的創造能力就可以經由「轉換─生成文法」(transformational-generative grammar)的作用,而「創造」出無窮的語句來。在他看來,語句的表面結構是多樣而複雜的,但是,實際上深層結構的句型卻極為有限。因此,如果我們能夠掌握到有限的深層結構,以及由深層結構轉換到表面結構時,心靈所依循的「轉換─生成規則」,我們就可以將複雜的語言內容,簡化成有限的規律。實則,在瓊斯基(1972:100-114)看來,人類心靈在語言學習及語言使用時的心理程序,就是依循著這種「轉換─生成規則」。於是乎,心靈對於意義的掌握就不只是針對語言和文化現象的表面結構來理解,而應要能深入到其深層結構,並探究其轉換規則(又稱變形律;transformational rules),才能理解心靈能力,對於文化成效的作用方式。從近年來在認知心理學及語言學習理論的研究,我們已經知道兒童在習得母語時,具有下列的特性(R.Keesing,1986:235-6): 一、兒童習得語言的速度驚人,主要是在兩歲和三歲半之間突然學會。 二、這個過程顯然遵循所有社會中..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瓊斯基Chomsky兒童習得語言語言成效語言能力變形律轉換─生成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