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4/1起,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蔡元培美育的聯繫功能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蔡元培對美育思想曾有詳盡的論述。受康德哲學的影響,他把世界分為現象界和實體界。在他看來,新教育方針中的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是屬於現象界的教育,目的是滿足於政治上的要求。但“人不能有生而無死。現世之幸福,臨死而消滅。人而僅僅以臨死消滅之幸福為鵠的,則所謂人生者有何等價值乎?”人不能僅僅去追求現象界的相對和短暫的價值,應該從現象界達及實體界,追求超越性的價值。他認為,從現象世界走向實體世界,是由教育來實現的。教育包含有多個部分,不可能每一部分都有這種跨越現象和實體世界的能力(如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智育、體育等)。教育對兩個世界的連接,實依靠於美育。美育即美感教育。“美感者,合美麗與尊嚴而言之,介乎現象世界與實體世界之間,而為津梁。”而美感何以有此功能呢?這是由美感的特點決定的。在這裡,蔡元培再一次借用了康德的說法,認為美感有四個特點:超脫、普遍、有則、必然。他認為,人類共同之最高目的,不外乎人道主義,而人道主義的最大阻力,是人的專己性。而美感具有超脫和普遍的特性,實為專己性之良藥。“人既脫落一切現象世界相對之感情,而為渾然之美感,則即所謂與造物為友,而已接觸於實體世界之觀念矣。”至此,蔡元培揭示出了美育的最終價值,我們也由此清楚了他大力提倡美育的良苦用心。 http://theory.people.com.cn/BIG5/49157/49164/3778603.html 蔡元培對美育思想曾有詳盡的論述。受康德哲學的影響,他把世界分為現象界和實體界。在他看來,新教育方針中的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是屬於現象界的教育,目的是滿足於政治上的要求。但“人不能有生而無死。現世之幸福,臨死而消滅。人而僅僅以臨死消滅之幸福為鵠的,則所謂人生者有何等價值乎?”人不能僅僅去追求現象界的相對和短暫的價值,應該從現象界達及實體界,追求超越性的價值。他認為,從現象世界走向實體世界,是由教育來實現的。教育包含有多個部分,不可能每一部分都有這種跨越現象和實體世界的能力(如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智育、體育等)。教育對兩個世界的連接,實依靠於美育。美育即美感教育。“美感者,合美麗與尊嚴而言之,介乎現象世界與實體世界之間,而為津梁。”而美感何以有此功能呢?這是由美感的特點決定的。在這裡,蔡元培再一次借用了康德的說法,認為美感有四個特點:超脫、普遍、有則、必然。他認為,人類共同之最高目的,不外乎人道主義,而人道主義的最大阻力,是人的專己性。而美感具有超脫和普遍的特性,實為專己性之良藥。“人既脫落一切現象世界相對之感情,而為渾然之美感,則即所謂與造物為友,而已接觸於實體世界之觀念矣。”至此,蔡元培揭示出了美育的最終價值,我們也由此清楚了他大力提倡美育的良苦用心。 http://theory.people.com.cn/BIG5/49157/49164/3778603.html  蔡元培是我國近代史上提倡美育的「唯一的中堅任務」。他認為美育教育是進行世界觀教育最重要的途徑,使人們從現象世界通向實體世界所必經的橋樑。美育教育的重要性源於其特點,從他看來,人從現象世界通向實體世界存在的障礙不外兩種意識,一是人我之差別、二是幸福之營求。「有人我,則於現象中有種種之界畫,而與實體違。有營求則當其未遂,為無己之痛苦。及其既隧,為過量之要索,循於現象之中,而與實體隔。」因此,仕人我之見,泯營求之念便是從現象世界走向實體世界的關鍵,而美感教育的特性恰恰就在於此,他說在現象世界,人人都有愛惡、驚懼、喜怒、悲樂之情,不過這種情感隨著人的離合、生死、禍福,利害等現象而改變,但美感教育,使人「自美感以外,一無雜念」,人進入這種境界則「已接觸於實體世界觀念矣」。 正因為美育具有陶冶人的感情,使人的道德品質高尚純潔的特性。因此蔡元培認為:「故教育家欲由現象世界而引以到達於實體世界之觀念,不可不用美感之教育」。 蔡元培留德期間他在萊比錫大學(今改名馬克思大學)選修了實驗心理學、美學、哲學、文學、人類學、美術史等三十八門課。至今該校檔案是仍保存蔡元培當年的學習記錄呢!在他所選修的課程中,他最感興趣的是實驗心理學和美學。他在《自寫年譜》手稿提到:「講堂上既常聽美學、美術史、文學史的課,於環境上常受音樂、美術的薰習不知不覺的漸集中心力於美學方面。尤因馮特(Wundt)講哲學史時,提出康德關於美學的見解,最注意美的超越性與普遍性。就康德原書詳細研讀,亦見美學關係的重要。」這樣的教育理念,深深影響到蔡元培日後在教育工作上的改革,他首創世界觀教育,力倡美學教育,均得力於此次的留學。蔡元培的哲學思想,頗受德國古典哲學的影響。他認為世界有現象、有實體的兩方面,就像一張紙的表裡,並不是相互衝突的兩個世界。所以他在民國成立以後,擔任教育總長時,便進行世界觀教育,就在培養人對於現象世界抱持超然的態度,主張義務的人生觀,認為人生是為工作而生活,不是為生活而工作。在這樣的服務人生觀為原則下,因此讀書不忘救國,蔡元培即使身在國外,仍心繫於國內的革命活動,武昌起義時,他曾到柏林協助宣傳及募款工作。   關於試題:46.下列何人曾以儒家的「義」、「恕」及「仁」來對應並詮釋自由、平等及親愛之精神? (A)胡適 (B)蔡元培 (C)黃宗羲 (D)顧炎武 關於試題:33.我國第一位教育總長是(A)張之洞(B)張百熙(C)蔡元培(D)胡適。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蔡元培世界觀教育現象界美學教育實體界美感教育康德康德哲學)蔡元培教育總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