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4/1起,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目錄 編輯

徐喬-經濟學

主題:Basil Bernstein的符碼理論(code theory)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Basil Bernstein的符碼理論(code theory) ─ 理論的焦點是在瞭解宏觀(社會、經濟、政治)的制度與結層次的意義系統間辯證的關係。此理論企圖結合宏觀、互動與心理層次的分析。其理論是建立在Durkheim的結構主義理論的基礎上來分析現代階級社會中生產與再生產的分工體系如何產生意義體系與符碼,以及教育體系中的課程(curriculum)與教學方法(pedagogy)的角色。因此,此觀點也結合了衝突論中對不平等權力關係的理論。 ─ 何謂符碼(code)?Bernstein的符碼是指 “regulative principle which underlies various message systems, especially curriculum and pedagogy”。 ─ 在其Class, Codes, and Control, Volume 1(1962)年的著作中,Bernstein發展出社會階級、家庭與意義系統間關係的理論。此理論有人視為一種deficit theory。他認為勞工階級與中產階級的小孩使用不同的符碼來溝通。勞工階級用的是restricted code。這種符碼是context dependent與particularistic。而中產階級使用的是elaborated code。這種符碼是context independent與universalistic。這兩類符碼是與社會分工體系間有功能性的關係。勞工階級在生產場域需要用restricted code,而elaborated code則是與中產階級參與再生產的過程所需。由於學校教育是以elaborated code之使用來評量表現,所以勞工階級的小孩表現就比較差,進而再製階級結構。Bernstein進一步的研究顯示在教育不同階級小孩時,學校所用之課程內容及教學方法不同。因此,生產、傳遞與再製official knowledge之教學方法與論述過程,是結合了微觀教育過程與宏觀階級和權力關係的基礎。其理論的目標可說是進一步發展了Durkheim關於分析現代社會分工的變化,及此變化所產生不同類型的意義系統及符碼。此理論也結合了衝突論對於不平等權力關係的關懷。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符碼理論Bernstein政治社會經濟階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