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4/1起,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目錄 編輯

林逢祺、洪仁進/主編 -教師哲學:哲學中的教師圖像

主題:杜威的道德論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杜威的道德論   杜威道德哲學與其知識一樣,都是感於傳統哲學所持二元論的缺失而以「連續」的觀念,來調和二元論的對立。 首 先,杜威認為調和哲學是最好的哲學,各道德哲學派別對立猶如一桿的兩端,主內派康德強調動機的重要,主外派則強調行為結果的重要。杜威批評其有偏,主張道 德行為包括內部、外部因素即動機和行為。他說「一個有意志的行為,常為行動主體趨於產生固定結果的外表行動之一種傾向或習慣,一個單純無所為的動機,並非 一真正的動機,因此亦非有意志的行動。在另一方面,非本意的企圖的結果,即非個人所願選擇及努力以求的結果,亦非有意志行為的一部分。若主外而非內,或呈 內而非外,均無意義或道德的性質,前者僅為飛逝的感情或夢想,後者僅為意外或偶然之事」(吳俊升,1973)。 其 次,杜威認為傳統的道德學說重視發現某種固定的目的或終極目的,乃是從前封建制度及靜止的宇宙觀所產生的結果,但杜威將「生長」的觀念自生物學、進化論引 入道德論中,視為一種成長或發展的過程。他認為成長,改良與進步的過程比那種靜止的結果或結局來得有意義。因此道德原理、標準、定律均不是絕對而固定的。 再 者,杜威強調個人的自我,使道德行為的本身成為個人之所好,這與理想主義與實在主義不同,理想主義認為實現道德權威必須加強義務心,僅偏重自我理想實現, 強調自律。而杜威認為自我實現與社會道德可趨向一致而不衝突。實在主義..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杜威連續道德論主內派主外派他律康德生物學生長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