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4/1起,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目錄 編輯

主題:強亨利效應、霍桑效應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強亨利效應(John Henry effect) 資料來源 吳明清(民80): 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分析。台此:五南。 是說在美一名傳奇性黑人,擔任鐵路工人,在獲知公司引進一種機器進行實驗,以備日後取代人工時,即拚命工作,使工作績效勝過機器,但卻竭體力而死。 後來,當控制組的受試者(或者他們的教師)感受到他們處在和實驗組競賽的情況下,為了不甘示弱,力圖與實驗組一較長短,而有超乎尋常的表現現象,就被稱為「強亨利效應」。 -------------------------------------------------------------------------- 霍桑效應(Hawthorne effect) 是說當人們知道自己成為觀察對象,而改變行為的傾向。  著名的「霍桑研究」(Hawthorne Works Studies):1924年美國西方電氣公司(Western Electric Company)霍桑廠(Hawthorne Plant)所做長達十二年的系列研究。最開始的研究是探討「不同照明度對工作表現的影響」,研究中意外發現早先所假設「照明度對績效有影響」並非決定性,甚至關聯性不大,反而是研究進行時各種實驗處理對生產效率都有促進作用,後續研究證實受試者對於新的實驗處理會產生正向反應,即行為的改變是由於環境改變(實驗者的出現),而非由於實驗操弄造成,這種假設性效果目前我們常稱之為「霍桑效應」。 在霍桑研究中,引進了讓工作者向上說出心中的不滿情緒,而傾聽者不可以給予否定式的批評,亦即只傾聽就好,而不去回應。 研究結果中發現,因為工作者的不滿情緒有了一個發洩的管道,壓力減少,工作效能竟然增加,這也就被社會心理學家稱為霍桑效應了。 霍桑效應的原因是:  1)上級尊重及關懷下級。 2)下級自尊心提升,因為感受到自己受到尊重,所以自我覺醒。 3)產生了良性的互動關係,下級努力工作。 霍桑效應可謂是人際關係學派的起源。 霍桑效應與強亨利效應(the John Henry effect)易於混淆,因為它們均會對實驗產生一些相反的影響。 但是,霍桑效應就實驗處理部分對實驗組的表現,產生影響;而強亨利效應,則對實驗中的控制組之表現產生影響。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強亨利效應霍桑效應人際關係學派強亨利環境改變霍桑霍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