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4/1起,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琦君簡介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琦君(1917年7月24日-2006年6月8日)本名潘希珍,又名潘希真,浙江永嘉縣瞿溪鄉人,台灣當代文學作家。琦君的作品以散文為主,亦涵括小說、評論、翻譯及兒童文學,其作品曾被翻譯成英、日、韓等多國語言。   生平- 1917年,出生於浙江永嘉縣瞿溪鄉,小名春英,童年在農村度過,上有兄長一位,因親生父母早逝,兄妹倆就過繼給伯父,由伯父潘鑒宗與伯母葉夢蘭扶養長大,潘父與潘母即是琦君文章中所提到的父親與母親。 1921年,開始受教於家庭教師葉巨雄,研讀詩經、唐詩、孟子、論語、唐宋古文等中國古典文學數年。 1924年,唯一的親哥哥在北京因病過世。 1928年,舉家遷居杭州。1930年,考入弘道女中。 1935年,發表第一篇散文《我的朋友阿黃》於「浙江青年」雜誌。 1936年,進入之江大學中文系就讀(之江大學後來歷經整併,最後併入現在的浙江大學),大學期間,受業於詞學大師夏承燾門下,飽讀中西文藝作品。「琦君」筆名的由來,是因夏承燾老師取「希世之珍琦」的「琦」字來稱呼她,再加上「君」字的敬稱。 中日戰爭期間,父親潘鑒宗與母親葉夢蘭接連因病過世,琦君遂成潘家支柱。 1941年,大學畢業,任教於上海匯中女中。1943年,返鄉任教於永嘉縣中(今溫州二中)。 1945年,抗戰勝利回杭州,任教於母校之江大學,兼任浙江高院圖書管理員,而後轉入蘇州法院擔任機要秘書,開始了往後數十年,在司法界與教育界並行的工作。 1949年,隨國民政府來台,擔任高檢處書記官,之後轉任司法行政部編審科長。同年,發表來台後的首篇散文「金盒子」於中央日報。 1951年,與李唐基結婚,兩人育有一子。 1954年,出版第一本散文小說合集《琴心》。 除了從事司法工作,這幾十年間,琦君也在學校兼課教授國文,如淡江英專(今淡江大學)、世界新專(今世新大學)、文化學院(今文化大學)、中興大學、中央大學等學校。 1969年,自法院退休。 1977年,隨夫留居美國。1980年,自美返國,任教於中央大學中文系。1983年,再隨夫留居美國。 1999年,以《煙愁》入選「台灣文學經典三十」。 2001年,返回故鄉-浙江永嘉,參加「琦君文學館」開館典禮。 2004年,與夫婿返台定居於台北縣淡水鎮。 2006年6月7日凌晨4點45分病逝於台北市和信醫院,享壽89歲。 琦君曾獲中國文藝協會散文獎章、中山學術基金會文藝創作散文獎、新聞局優良著作金鼎獎、國家文藝獎散文獎。琦君的散文多次被選入台灣的中學國文課本,小說《橘子紅了》曾被台灣的公共電視台改拍為電視劇。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潘希珍琦君夏承燾散文橘子紅了潘希真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