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4/1起,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目錄 編輯

主題:王陽明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王陽明先生‧「訓蒙大意」 治學方針 朱熹主張「道問學」,強調客觀學問效能;陸九淵主張「尊德性」,強調內在品德的修養。 治學方法 朱熹主張「博覽而後歸之約」,即先窮研經典而後知人格的修養,如現代的歸納法。陸九淵主張「先立乎大者」,即先探求本源,發明本心,認為「六經皆我注腳」,如現代的演繹法。 為學程序 朱熹主張「即物窮理」,以致其知,積久而後豁通大道;陸九淵主張「萬物皆備於我」,明心即理備,不假外求。 ---------------------------------------------------------------------------------------------------------------------------------- 至於王陽明學說的重點: 心即理 王守仁學說繼承了南宋陸九淵「心即理」一派,認為天地萬物皆在吾心之中,「心」與「理」合一,不可分離,主張應窮吾心之理,一反宋代朱熹「格物窮理」的主張。 致良知 王守仁認為「良知」乃人察知善惡的本能,世人因受各種物慾,蒙蔽而隱沒良知,故須下「致」的功夫,以擺脫私慾,回復原有的善良本性。 知行合一 王守仁認為「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並認為「真知」是實行中得來,所謂「真知即以為行,不行不足以語知」,與朱熹「知先於行」的主張截然不同。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王陽明訓蒙大意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