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4/1起,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菁英決策模型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引自網路http://teacool.blogspot.tw/2010/12/blog-post_973.html) .菁英決策模型之發動程序:菁英→官員→民眾。 .菁英大多數來自社會、經濟的中上階層。 .模型的基本前提,將社會劃分為統治者與被統治者兩個階層。 .公共政策不是反映人民的需求,而是統治菁英的偏好和價值,政策只是執行菁英已經決定的政策。 .公共政策是從菁英向下流動至人民,政策並非政府響應民情的結果,意即向上流動是非常有限的。 .菁英決策模型的缺點:  →本身是一種反民主的權威決策模型,與「主權在民」的民主精神有所違背。  →所顯現的菁英與群眾關係是穩定的、單線的靜態結構,明顯地忽略民主決策過程中權力互動和參與流動對於政治菁英的影響。  →群眾對於政治的冷感,並不意味著群眾沒有能力影響公共政策方向。 .菁英決策模型的優點:  →確實反映出許多開發中國家決策制定的實際現象,由於這些國家的民主政治尚未制度化,一般民眾的政治參與感較低,絕大多數的公共政策大多數是由統治菁英來主導,例如,過去的台灣社會即是如此。亦有學者指出:美國部份社區決策制定結構也反映出菁英決策模型的特點。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中上階層公共政策參與流動反民主單線的靜態結構官員權力互動民眾統治者菁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