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公告】頁面上方功能列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舊用戶可再切回舊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目錄 編輯

徐喬-經濟學

主題:生活發展理論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二、生涯理論 (一)特質因素論(trait-and-factor theory) Parsons(1909)假設個人都具有能力或特質上的獨特組型,可以被客觀測量,並與各種不同類型的工作需求彼此關連。主張職業輔導是先探究個人再探究職業最後再將個人與職業相配合。特質論具有注重個別差異及注重職業資料重要性的優點。 (二)發展性理論(developmental theories) Super(1980)的生涯發展論以生涯彩虹(life rainbow)說明生活廣度及生活空間的生涯發展觀點。生涯廣度是指人生發展歷程將其生涯發展歷程分成五個職業的發展性階段, 提出每個階段的發展任務: 1.成長(14 歲以前)-能力、態度、興趣與自我概念相關需 求的發展。 2.探索(15-24 歲)-選擇的範圍縮小,但未確立的試探階 段。 3.建立(25-44 歲)-經由工作經驗的嘗試,開始有穩定性。 4.維持(45-64 歲)-改善工作職位及狀況的持續調整。 5.衰退(65 歲後)-減少工作產出,準備退休 。 Super 的生活空間是指一生中可能扮演的九種角色,包括兒童、學生、休閒者、公民、工作者、夫妻、家長、父母及退休者等。這九種角色分別在家庭、社區、學校及工作場所各舞台展現。   (三)類型論(typology theory) J. Holland(1985)以為生涯選擇個人在對特定職業類型進行認同後,個人人格在工作世界中的表露或延伸。自己對自我的觀點,與職業偏好間的一致性,構成了他所稱的「典型個人風格」(model personal style)。J. Holland 的六角形論,提出六種典型職業環境,以及六種相配合的典型個人導向,務實型(Realistic)研究型 (Investigative)藝術型(Artistic)社交型(Social)商業型(Enterprising)守規型 (Conventional)。而個人將選擇一個生涯,以滿足個人偏好的典型個人導向。即不同..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ParsonsSuper特質因素論(trait-and-factor theory)生涯彩虹生涯決策論(如決策模式論、社會學習論)生涯理論發展性理論(developmental theories)類型論(typology the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