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網站-置頂欄顏色票選問卷】只要填寫就能獲得500Y,結束時間 2024/04/25 11:59:59。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休閒行為理論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一).休閒行為理論 休閒行為理論是說明休閒與人類其他經驗間的關係。對於這方面有許多觀點加以論述如下: (1)休閒是人類所有活動的目的(Leisure is the Goal of All Human Activity): 由亞里斯多德所提出的,亞理斯多德曾說:「人們戰爭是為了和平,工作是為了休閒」。休閒是人類所有活動的目標;他認為人唯有在休閒時,才是真實的生活著;生活中的每件事都應朝著由高貴思想與美德善行衍生的自我成長機會發展。 (2)補償理論(The Compensatory Theory): 最常被提到的休閒行為理論,基本觀念在,休閒與工作相關聯,同時又令人費解的不相關聯。工作被視為生活中的主力,而休閒則被視為工作無聊後的補償;如現在人們工作忙碌了一段長時間,常以旅遊散心作為鬆弛自我、補償犒賞自己前一陣時間的忙碌。 (3)後遺休閒理論(The Spillover Leisure Theory): 基本觀念為休閒與工作平行發展,或為其結果。如果工作使人感覺非常興奮、順暢或刺激,那工作者會持續這樣的感覺,而選擇較令人興奮、流暢、刺激的休閒。一位天仁茗茶的店長酷愛泡茶,雖然上班時間泡茶給顧客是其工作,但其在下班閒暇時間,與三五好友聚在一起,且由其執壺泡茶聊天,其亦樂在其中則在其休閒時間泡茶,則為其休閒行為。 (4)熟悉理論(The Familiarity Theory): 此理論的假設為:那些人已在社會生存中覓得一條自在的生存之道,其安全感遠勝於不安全感而來的可能收穫。熟悉理論將休閒行為與慣例、習性相連,休閒者因習慣或安於某習慣而從事某種休閒。如小時候常跟父親去鄉下溪邊從事釣魚活動,而長大成人後,常從事的休閒活動也是去釣魚。 (5)個人社交理論(Personal Community Theory): 有相當高比例的休閒行為受到同儕團體的影響。休閒行為常受到同年齡、同階層、同學、同事、工作環境、或是鄰里環境相關聯。我們所從事的休閒活動,其形式多是因某種已然熟悉那活動的人所啟發。如下了班,同事邀約去唱卡拉OK。 (6)休閒作為放鬆、娛樂及個人發展(Leisure as Relaxation, Entertainment, and Self-Development): 休閒活動是隨興的事,它綜合了輕鬆、多變化、及可增廣見識等因素:常是社交性活動,並需要個人的創造力,休閒具有三個相互貫通的功能:放鬆、娛樂及自我發展。因為休閒具有鬆弛、娛樂、自我成長這三項功能,如在巴黎的露天咖啡座喝咖啡是為了鬆弛自我;下班後回到家看電視,是為了娛樂自己;或下了班去補習班進修電腦課程,是為了自我成長。 資料來源: http://www.tripshop.com.tw/n/text-n501.htm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補償理論亞里斯多德休閒休閒作為放鬆、娛樂及個人發展休閒行為理論個人社交個人社交理論同儕團體和平後遺休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