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網站-置頂欄顏色票選問卷】只要填寫就能獲得500Y,結束時間 2024/04/25 11:59:59。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過動兒次發性症狀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我在想次發性症狀是不是等同於續發性症狀或誘發性症狀?以下資料摘自http://www.doctoryin.com.tw/mind_bookstore_file/dr_chen_bookstore/adhd_2.htm ◎原發性因素:指經過較多醫療或腦神經科學研究證實,與過動兒症狀之產生相關性較高之病因。如1.從腦神經解剖學的觀點,Staterfiled(1986)綜合前人研究,發現前額葉和額葉邊緣區域功能障礙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神經生理的主要原因;2.從腦神經化學的觀點,Levy(1991)提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功能失調,是由於多巴胺(dopamine)在前額葉和底神經節區巡迴異常現象所致,又由於中樞神經刺激劑的使用可以達到抑制過動、分心的治療效果,故神經傳導質缺乏病因論就更被大家所接受(洪麗瑜,1998);3.從遺傳因子觀點,有研究顯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病童有聚集出現的傾向,即患者的兄弟姊妹或親戚較一般人更易患有過動症,因此,遺傳對此病症具有相當的影響性。綜觀上述因素,可以發現都和生理機制有關,可見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病因在現代的醫學領域中,已有較多的證據顯示屬於生理性的病因,因此,在治療上的介入常以藥物治療為首要考量。 ◎誘發性因素:泛指足以誘發或加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病症的因素。許多研究顯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常與一些不利的環境因素共存,諸如家庭社經階層低、家庭壓力過大、父母管教過於不一致、婚姻不和、親子關係不佳等。綜觀這些因素常和可能的原發性因素交互作用而造成病童問題行為的加劇,因此,如何有效減低這類因素的影響力,是輔助藥物治療的有利因子。 ◎可能之心理性因素:指病童在可能之原發與誘發因素交互作用下,所形成之內在心理衝擊,使病症加劇或維持。心理因子對病童的影響通常是先促發內在情緒困擾,接續產生外顯的不適應行為。如病童因不被家人(或周遭他人)接受,產生缺乏自信、自尊低落、無力、憂鬱等內在情緒,接續引發向外攻擊或引起他人注意之不當行為。若長期處於上述之不利心理狀態,易使病童發展出補償心理,如過度緊張、擔心受罰、過度自卑等,最後則使他們更易出現說謊、逃避懲罰、自大、幻想等行為,更甚者會出現縱火、打架、違規犯過等偏差行為。綜觀上述心理因素所肇生之行為,常迫使周遭環境對病童採取敵意行為,因此,若能了解此部份的內在動力,進而適時給予接納或引導宣洩,將減少病童發展出不當之外顯行為。 ◎未定性因素:指曾有相關研究提及,但未經進一步證實之因素。如Feingold曾提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病童有一半以上對人工添加物(..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原發性因素心理性因素未定性因素誘發性因素中樞神經刺激劑人工添加物原發與誘發因素交互多巴胺接納或引導宣洩過動兒次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