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公告】頁面上方功能列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舊用戶可再切回舊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陳子昂《登幽州台歌》文+賞析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登幽州台歌 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作者簡介】 陳子昂(公元 661─702) 字伯玉,是唐代詩歌革新的先驅。其詩標舉漢魏風骨,強調興寄,反對柔靡之風。有《陳伯玉集》。《登幽州台歌》是其傳世名篇。   【字句淺釋】 1. 解題:這一首登臨感懷詩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唐詩中千古傳誦的名篇。短短小詩,深刻表現了作者因生不逢時、懷才不遇而產生的孤寂與悲哀。 2. 幽州台:又名薊北樓,遺址在今北京市。 3. 古人:這裏指古代能夠禮賢下士的明君。後面的“來者”有類似意義。 4. 念:思念,想。 5. 悠悠:這裏指遙遠。 6. 愴然:傷悲的樣子。 7. 涕:眼淚。   【全詩串講】 古代那些禮賢下士的明君, 我沒能親見其人; 未來的賢明之君, 至今我也沒有能看到他們。 想到這曠宇茫茫啊悠悠天地, 來的未來、去的已去。 唯我一人孤單而寂寞, 忍不住悲傷的眼淚直往下落!   【言外之意】 公元696年,契丹人攻陷營州。武攸宜率軍征討,陳子昂隨軍任參謀。次年兵敗,子昂請率萬人作前驅擊敵,武不准。稍後,又向武進言,不聽,反把子昂降為軍曹。詩人報國無門,便登上幽州台慷慨悲歌,寫下了這首千古名篇。生不逢時、懷才不遇、報國無門,是歷來許多有才能的知識分子的共同經歷,所以此詩能廣泛的引起共鳴,經久傳誦不衰。 此詩用《楚辭》的句法,前兩句三讀(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語氣急促,表達了作者抑鬱不平之氣;後兩句四讀(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襯以虛字“之”“而”,轉為舒緩流暢,表現詩人悲聲長嘆、涕淚橫流的情形。從結構上看,前兩句俯仰古今,第三句遠眺曠宇,第四句引出了詩人飽滿的情緒,把讀者籠罩在詩人筆下的特殊氣氛中,使人不得不心動情移。值得一提的是,有人亂說“古詩也有不押韻的”並把此詩當作根據,弄了一個大笑話。殊不知此詩韻腳“者”、“下”屬同一韻部[(上聲)二十一馬 ],只是讀音變遷,今天讀起來不押韻了。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登幽州台歌陳子昂楚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