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4/1起,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關於禮記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禮記》,儒學經典之一,所收文章是孔子的學生及戰國時期儒學學者的作品。漢朝學者戴德將漢初劉向收集的130篇綜合簡化,一共得85篇,稱為《大戴禮記》,後來其姪戴聖又將「大戴禮記」簡化刪除,得46篇,再加上《月令》、《明堂位》和《樂記》,一共49篇,稱為《小戴禮記》。「大戴禮記」至隋、唐時期已散逸大半,現僅留傳39篇,而「小戴禮記」則成為今日通行的《禮記》[1]。 漢景帝時魯恭王劉餘初好治宮室而壞孔子宅,得古《禮》五十七篇於壞壁之中[2][3],其中十七篇與《儀禮》相同,《奔喪》、《投壺》見於另外四十篇中,禮家將其錄於《禮記》之中,得以流傳,而其餘篇章,因為藏之秘府,世人難得一見,後來散逸不傳,稱為「逸《禮》」。 朱熹撰有《朱子家禮》一書,他認為「《禮記》只是解《儀禮》」[4]。阮元在《書東莞陳氏<學蔀通辯>後》說:「朱子中年講理,固已精實,晚年講禮,尤耐繁難,誠有見乎理必出於禮也。古今所以治天下者禮也,五倫皆禮……且如殷尚白,周尚赤,禮也。使居周而有尚白者,若以非禮折之,則人不能爭,以非理折之,則不能無爭矣。故理必附乎禮以行,空言理,則可彼可此之邪說起矣。」[5] 《禮記》全書以散文撰成,一些篇章饒具文學價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動故事闡明某一道理,有的氣勢磅礴、結構謹嚴,有的言簡意賅、意味雋永,有的擅長心理描寫和刻劃,書中還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闢而深刻。 《禮記》不僅是一部描寫規章制度的書,也是一部關於仁義道德的教科書。其中最有名篇章,有《大學》、《中庸》、《禮運》(首段)等。《禮運》首段是孔子與子游的對話[6],又稱為《禮運·大同》篇,大同二字常用作理想境界的代名詞,不少地名亦取用此二字。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禮記中庸大學戴德戴聖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