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4/1起,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盡心章句下(二十一)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盡心章句下(二十一) 孟子謂高子曰:「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間不用,則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註釋」 1. 高子:齊人,曾學於孟子,向道未明,去而學他術。孟子謂之如此。 2. 山徑之蹊間:朱注:「徑,山路也。蹊,人行處也。」焦氏正義:「山徑,山之嶺。」廣雅釋邱:「領,阪也。」阪即山坡。又蹊,說文段注:「凡始行以待後行之徑曰蹊。」據程瑤田考證則為「蹊者,獸蹄之所經,無垠堮,非有一定之跡可指者也。」 3. 介然用之:介音夾。朱注:「介然,倐忽之頃也。用,由也。路,大路也。」按介然二字舊時讀法各異,趙注屬上句讀,朱注屬下句讀。孔廣森則謂古讀有以「間介」絕句者。世鮮從之。趙佑溫故錄則從朱注。焦氏正義:「荀子修身篇云:『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楊倞注云:『介然,堅固貌。易曰:『介如石焉。』漢書律曆志上云:『介然有常。』注云:『介然,特異之意。』說文人部云:『介,畫也。』蹊無一定之跡,則不可以成路。蓋山嶺廣闊,原可散亂而行,縱橫旁午,不相沿踐,今介然專行一路,特而不散,自畫而不亂,此蹊間所以能成路。蹊間之成路,全在特行而不旁踰。此介然二字定屬下用之,即荀子、律曆志之介然專行一路,所以有常而堂固也。』又用字,方言謂:「行也。」行與由義通。 4. 為間:間讀去聲。趙注:「有間也。」焦氏正義:「間為隔別之義。史記黥布傳,以行他道為間道。此『為間不用』,謂別行他路,遂與此路隔別而不行。趙氏謂高子去而學於他道,正此為間之喻也。」 5. 茅塞:朱注:「茅草生而塞之也。」焦氏正義:「茅草生而塞之,不復為路。以喻高子學於仁義之道,當遂行之,而又中止,比若山路,故曰茅塞子之心也。」   「語譯」 孟子對高子說:「山間小路,只能容下步之處,要是人常走那裡,就會變成一條大路。但是稍隔幾天不走,就會有茅草依舊蔽塞了。現在你的心已被茅草蔽塞住了!」   本章言聖人之道,學而時習,仁義在身,常常被服,舍而不脩,猶茅是塞,明為善之,不可倦也。「學道無涯勤是岸」「萬丈高樓平地起」均是說明進道最貴個「勤」字,加上專心一致,因為心不專於道義,則雜念妄生,時時患得患失而生無窮煩惱,此即孟子所謂的「茅塞於心」。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介然用之而成路孟子學道無涯勤是岸山徑之蹊間為間不用盡心章盡心章句茅塞之矣茅塞於心萬丈高樓平地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