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網站-置頂欄顏色票選問卷】只要填寫就能獲得500Y,結束時間 2024/04/25 11:59:59。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學童問題機制處理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父母處理學童問題的機制歸納起來,有以下幾種: 1.自我懷疑 (self-doubt) : 有些父母可能懷疑作為人類及為人父母的價值,根據他們及社會期望,加上先前能力不足或無法有效教育孩童,使父母的「自我價值感」受到嚴重質疑。 2.不快樂及覺得可悲 (unhappiness and mourning) : 某些父母會覺得生活了無生趣、缺乏快樂、沒有微笑、行動消極。父母的反應正如心愛的人逝世一般,覺得可悲而生活消極。 3.罪惡感 (guilt) : 許多父母堅信,孩童問題主因導源於父母本身的過錯,與孩童無關,有時會歸因與孩童學習困難的外在因素或找出先前不重要的個人行為或事件,取代對自己的嚴厲責備。 4.否定事實 (denial) : 有些父母可能否認孩童有問題行為存在的事實,總認為只要對事實加以否定,就不必對孩童問題而費心傷神了。 5.投射他人 (projection) : 某些父母,可能將其原因歸罪於外在他人,父母常將孩童困難歸罪於內科醫生、案例工作者、諮商員、褓姆或教師等人身上,甚至投射歸罪於他們的配偶或其他孩童身上。 6.退縮不前 (withdrawal) : 某些父母相信,如果給予問題處理充足的時間及重視個人關懷的話,就能找出有效解決學童問題方法。但在某些事件上,退縮逃避反而會導致父母沮喪感,需有專家的介入才能適時加以處理。 7.逃避及拒絕 (avoidance and rejection) : 有些父母由於異常孩童的出生或孩童診斷結果有明顯的先天缺陷這些父母就盡可能避免與孩童接觸,這些孩童通常無法獨立生活或自然的與其他孩童玩耍在一起。 8.困窘及社會孤獨(embarrassment and social isolation): 某些父母因為殘障孩童出現,自覺羞愧於人。有時此種困窘心理知覺,更阻礙父母與社會他人的接觸,而使其產生所謂的「社會孤獨」(social isolation),這些父母或孩童常閉門不出,極少出門購物、拜訪他人。 9.產生敵意 (hostility) : 有些父母會因孩童的行為問題而表現出敵意反應。有時,會因他人描述或詢問有關孩童問題行為,而顯得生氣異常。父母敵意或生氣目標的對象包括週遭任何一個人,如公車上的旅客、街道上的行人、朋友、鄰居、親戚或孩童等均是。 10.過度依賴或無力感 (overdependence and helplessness) : 當學童有問題行為時,有些父母會過度依賴他們的配偶、孩童、親戚或專家。 11.困惑 (confusion) : 許多父母們所感困惑的方面包括問題、原因、正式課程能否配合及相關處理策略等。有些困惑是因為缺乏事實資訊及專家指導的不足所致。 12.挫折 (frustration) : 當父母採用行為課程以處理孩童問題行為時,由於缺乏足夠服務或資源,常感到力不從心,進而產生強烈的挫折感。專家的支援常緩不濟急,加上缺乏群體適當有效的服務,更使得父母 心灰意冷。   資料來源:yscnknu.myweb.hinet.net/learned/Class_Manage/8_9/ch8.ppt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學童問題機制處理自我懷疑否定事實投射他人產生敵意罪惡感退縮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