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4/1起,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家庭雕塑與家庭重塑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家庭雕塑意指在空間中擺置家庭成員的肢體,由其中一位家庭成員扮演導演,來決定每個人的位置,所形成的生動場面代表這個人對家庭關係的象徵觀點(翁澍澍、王大維,民88)。也就是由個別的團體成員將家庭成員(或以團體中其他成員、物體來代表家庭成員)放到某一位置中呈現肢體(physical)與距離的型態(spatial configurations)來反映雕塑者眼中家人的關係,或在某一特定時刻他們與其他每一家庭成員的關係,這個結果以生動戲劇化的方式顯明家庭影像結合非口語的距離、姿勢與表情,這種距離的隱喻(spatial metaphor)象徵家庭親近、疏離、包含與排斥(inclusion and exclusion)、倚賴與獨立、易接近(accessibility)與不易接近(inaccessibility)等主題,幫助個人檢核對家庭關係已存的觀點,以擴展對自我與家庭動力的覺察,及對經驗的再詮釋。這種對家庭關係具體的描繪,比口語的描述或未詳細說明的想像較容易使個人儲存(store)、補救、產生關連與行動,並經由現在的行動強調改變新的可能性(Constantine,1978;Lawson,1988;Luann,1991)。 「家庭重塑」(Family Reconstruction)是由Virginia Satir於1965至1970年間在從事多年家族治療工作後﹐結合完形、心理演劇、雕塑、催眠、潛意識與冥想等觀念及其個人獨特見解所創立的方法 家庭重塑的基本觀念為:人的過去是已經發生且無法改變的歷史事件﹐事件本身不能改變﹐但對事件的知覺及看法卻可以改變。(現象學取向) 若能夠回到所成長的家庭﹐重新經驗曾經發生的事件﹐對過去的知覺加以修改﹐並學習成熟的應對方式﹐那我們將能脫離過去錯誤知覺的影響﹐以更穩健的步伐走向未來! 家庭重塑希望達成的目標共包括以下的11點: 1.家庭重塑最終的目的在提高探索者的自尊。 2.提高探索者的個人價值﹐以增進探索者的信心、希望與勇氣。 3.幫助探索者對父系、母系及自己的源自家庭有新的經驗。 4.讓探索者用新的行動方法重度生命中某些重要的場景。 5.使探索者視父母為真實的凡人﹐而非極端的上帝或魔鬼。 6.調和心中矛盾衝突的知覺﹐卻不失自我保護的功能。 7.處理過去未完成的經驗。 8.將不一致的經驗重新整合﹐成為一體。 9.幫助探索者看出改變父母及家人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改變自我。 10.將探索者由需要別人接納變為能自我接納。 11.補足生命中的缺失部分。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家庭重塑家庭雕塑Satir家族治療戲劇探索父母肢體距離錯誤知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