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網站-置頂欄顏色票選問卷】只要填寫就能獲得500Y,結束時間 2024/04/25 11:59:59。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人力資本理論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1964年貝克(Becker)出版人力資本(Human Capital)一書,發展出人力資本形成的理論,並分析教育的投資報酬率。貝 克認為人力資本(Human Capital)和實質資本(physical capital)並無不同,前者指的是勞工的技術與能力,後者指的是機器、廠房、設備等有形資產,兩者皆可藉由對其投資而後提高生產力及產能。前者可透過 學校教育、在職訓練等方式來提供個人專業知識使生產力提高,後者可藉由擴廠或新設備的添購來達到產能的增加。 人力資本論採新古典經濟學的觀點,著重於供需平衡、自由競爭的市場,雇主為極大化生產效能,會根據人力的專業知識和技術能力來選才和支薪。 布勞格(Blaug,1976)亦指出,人力資本投資的概念是人們以各種方式對自己本身做一些花費,其目的不是為了當前的享受,而是為了未來得到金錢及非金錢的報酬。這 些方式包括教育、在職訓練、工作經驗、工作搜尋過程、衛生保健及遷徙等。因為教育可以提高個人能力;在職訓練與工作經驗提高個人於某一特殊工作領域之生產 力。若投資於工作搜尋過程中的就業資訊可縮短失業期間,衛生保健可延長工作生命,而由低工資地區遷往高工資地區則可提高勞動報酬率。 蕭爾茲(Schultz, 1982被譽為人力資本理論創始者)認為上學不僅僅是為了得到滿足,而在獲得生產性存量,以提高未來收益、未來自己經營的能力、未來消費的滿足。透過對教育的投資,可以提高個人的生產力,藉由知識與技能的傳遞使工作更有效率,因此比起教育程度較低的人,受過較高教育者,在勞力市場上更有價值。 當僱主以邊際生產力決定薪資所得時,高教育程度者自然因生產力的提升而有較高所得。因此個人會增加自己的教育投資,以期望未來在謀職時能提升競爭力,擁有較好的職業與收入。黃毅志(1998)在提高人力資本的途徑中,教育是最受關注的一項,對個人而言,教育可視為對將來收入的投資,透過對教育的投資,可以提高個人的生產力,使工作更有效率,比起教育程度較低者,受過高教育者,在勞力市場上更具有競爭力。因此就人力資本論的觀點,個人在教育投資愈大,人力資本愈高,學識技能愈強,工作效率愈高,所得到的報酬也愈多。 ●本資料摘錄自:國立中山大學 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 碩士論文 社會網絡與人力資本對青年就業薪資所得的影響 研究生:黃琦雅 撰 指導教授:辛炳隆博士 陳世哲博士 蕭爾茲的人力資本論(the human capital theory)能解釋教育與就業市場的關係:接受更高的教育,得以充實個人的能力,以提高個人的生產力,因而增加了個人的就業機會,且表現於較高薪資所得上。然而,曾幾何時,高等教育人力亦出現了供過於求、人浮於事的現象。在有限的工作機會中,雇主如何從一批具備同樣高等學歷的求職者中取才,也許個人的家庭背景、社經地位或人際關係網絡便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此種現象,並不是新古典教育理論可以解釋的。 人力資本論雖試圖對收入統計和教育成就進行相關分析,從而在一個整體經濟的基礎上計算美國教育的生產率,但這一努力的結果幾乎不能運用於不發達..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BeckerBlaugSchult人力資本人力資本投資人力資本理論人力資本理論創始者人力資本(Human Capital)實質資本實質資本(physical capi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