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4/1起,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依附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鮑比(Bowlby)將喪親的變遷過度時期,劃分為四個階段,即衝擊、退縮、畏縮、調節和適應(Bowlby, 1969; Silverman, 1981; Sanders, 1989; Murray, 1994)。在其四個階段中,每一個階段都有其特性,以下簡要說明如下:      第一階段:麻木、衝擊時期(numbing and impact)。在這個階段中,喪親者是麻木、茫然或眩惑,喪親者不能相信所發生的事情。有些學者認為這種不相信是一種保守的衝動--不希望去相信已經發生的改變和未來必要的改變,喪親者非常努力的去保持他們已經有的東西(Marris, 1974)。麻木似乎是一種力量,使喪親者繼續去執行他們已經習慣的角色,例如對一位寡婦來說,她還能繼續當太太。另外若從心理層面來看,喪親者雖然知道他所愛的人已經死了,但並沒有真正感覺和情緒反應。有些學者認為這也許是好的,因為它容許喪親者克服情緒的困擾,以利處理善後的細節,及有較多的意向來安排喪葬事宜(Twining, 1988; Sanders, 1989; Murray, 1994)。但麻木的情緒若一直持續,或一直維持麻木的狀況,則會導致複雜或不正常的悲傷反應。       第二個階段:渴念、退縮和尋找的時期(yearning and searching)。在這個階段的特性是從挫折、緊張及企圖繼續操作不想改變已經發生的事實中,漸漸的認知到其真實性。焦慮是這個階段的典型特徵(Silverman, 1981)。有時喪親者也會想「它不是真的事實」,或感覺到死者正走到門口及會夢到死者等,喪親者很渴望失去的親人能夠回來,並且否認失落是永恒的(Sanders, 1989; Murray, 1994; Parkes, 1996)。       第三個階段:解組和絕望的時期(disorganization and despair)。隨著時間的流失,喪親者會逐漸的意識到現實的環境,同時心情也會逐漸的平靜下來。在此時期,真正的悲傷也開始了,喪親者開始感受到解組和絕望的情緒。通常這種情感的解放就像是鬱積的情緒,如同無法抵抗般的難過和大量淚水的湧出,還帶有生氣、焦慮、慌張不安、害怕的情緒,甚至無法睡眠。這些感受經常會帶有大量的熱望、憧憬死者,甚至想到處找尋死者。這些複雜情緒也常帶有生氣和內疚。這種生氣,有時是對四週的人,但有時是對死者生氣,喪親者會質問「為何你自己走了,而留下我獨自來克服人生這麼多的事情」(Bowlby, 1979, 1980; Twining, 1989; Sanders, 1989; Murray, 1994; Parkes, 1996)。       第四個階段:重組和回復時期(reorganization or recovery)。喪親者慢慢的發現一個新的方向和發展出新的認同之後,他開始會對過去不承認、拒絕接受的事實,及不能切斷或放棄與死者之關係的想法,慢慢的改變,並對已成事實的情境取得一平衡的關係,而且逐漸的接受事實,慢慢的面對和接納沒有逝者的生活,而逐漸適應下來(Sanders, 1989)。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依附解組Bowlby喪親渴念衝擊退縮重組重組和回復時期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