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目錄 編輯

主題:公共行政學即政治學時期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亨利(Henry)將西元 1950 ~ 1970年行政學的發展稱為「公共行政學即政治學」 的時期,公共行政學在此一時期最大的問題在於: (A) 有公共而無行政 (B) 有行政而無公共 (C) 無公共亦無行政 (D) 有公共亦有行政,但缺乏規範理論 ~解析 : 典範三時期:「公共行政」即「政治學」( 政治科學 ) 時期(Public Administion as Political Science): (一) 發展時間:1950~1970年。 (二) 典例範本: 1. 由於這一時期是「行政學發展」的「低潮期」,在「1967年」 美國「政治科學年會」的「計畫方案」中,「公共行政」消失成為「組織類別」之「一部分」。 2. 從 1960~1970 年之間在「五種主要」的「政治學期刊」,只有「4%」的「論文」是有關於「公共行政」的「問題」。 3. 所以,本期的「典範範本」, 仍以高斯(Gaus)的《公共行政理論趨勢》為代表。 (三) 學術定位: 1. 努力重建「公共行政學」與「政治學」概念「聯繫」的「時期」; 2.「公共行政」成為「政治學」的「重點」(Emphasis) 、「興趣範圍」(An Area of Interest),甚至是「政治學」的「同義語」; 3. 而「非」一門「獨立」的「學科」 (Discipline) ,缺乏「周密廣泛」的「知識架構」,是「行政學」的「尷尬期」。 ※亦即此一時期並「無」自己之「研究焦點」!瓦爾多 ( Waldo ) 稱「行政學」已成為「次等公民」 。 (四) 研究方法: 這一時期有「兩個發展路線」使「政治學」和「行政學」之間發生「緊張」的「關係」,此即運用「個案研究法」(Case Study)和「比較與發展行政」的興衰。 (五) 理論: 「比較行政」作為「公共行政」的「次領域」(Sub-field) ,其「主要目的」是想「建立理論」,為「知識」而「追求知識」。 ※這與「美國」的「公共行政」自始即是「實際取向」是「不同」的。 (六) 挑戰 : 由於「比較行政」理論建構之「失敗」和「行政個案研究法」沒有多大「成就」,造成「行政學」已成為「政治研究」中之「次等公民」。 ※ 在此「定位」之下的「公共行政」之「文獻」充滿了「形而上」的「哲理對話」,著重的是對於「一般理論」與「規範課題」的「探討」,卻「無法」對「公共管理者」在「如何從事」管理工作上「提供務實」的「導引」,造成該學科「中空」的「現象」,→ 亦即指「有公共」而「無行政」。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