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4/1起,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目錄 編輯

考選部命題大綱-教育哲學

主題:後現代現象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哈山( I.Hassan)根據後現代的內涵,為後現代現象解析並整理出下列的特徵: 1、不確定性:後現代主義並不確定做何事物,一切事物都是相對的,各種不確定性參透人的行為、思想及解釋之中,從而建構人類社會。 2、分 裂 性:分裂性是不確定性的來源,後現代主義相信斷裂的碎片,對於任何形式的總體結合,均持反對攻擊的立場。 3、非神聖化:後現代主義者認為非神聖化適用於一切教規法典、法律條文、乃至權威結構體制。其目的在使文化非神聖化、知識非神聖化以及使權力、淫慾、欺騙的語言解體。 4、無自我性、無深度性:後現代主義者顛覆傳統的自我,使自我成為一個既無內容,亦無外表的虛假平面。 5、不可呈現性、不可表象性:後現代學者經常追求一種極限狀態,以各種沉默的形式,進行自我顛覆,並以自我消亡為榮。 6、反諷:後現代主義的反諷,亦可稱透視主義,具有不確定性、可求明晰、一種缺席的光明,此種特徵說明心靈追求真理地再創造,而反諷的是,心靈要追求真理,真理卻總是逃避。 7、雜交:後現代主義透過現在與非現在、同一與他者的辨證互動歷程,使連續性與斷裂性、高級文化與低級文化混雜交錯在一起,呈現多元融合的景象。 8、狂歡性:後現代主義的狂歡性格包含了上述七項特徵,此乃意味著複調技法、語言的離心力、事物狂歡的相對性、透視主義、喧鬧的生活、荒誕的精神、嘻笑、顛覆等反系統的特殊邏輯。 9、表演性、參與性:無論是語言與非語言的,後現代均強調表演的及參與的特性,要求寫定、修改、回答及表演。 10、建構主義:後現代主義具有強烈的想像性和非現實主義色彩,並以此虛構..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不可呈現性、不可表象性不確定性分 裂 性反諷雜交非神聖化哈山建構主義後現代主義後現代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