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網站-置頂欄顏色票選問卷】只要填寫就能獲得500Y,結束時間 2024/04/25 11:59:59。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功能評量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功能分析包含在功能評量裡面 功能評量的實施方式 定義行為背後的原因有很多種方式,IDEA修正案中建議以功能評量的方式來界定行為的特殊原因。功能評量(functional assessment)是一組資料蒐集策略與工具,藉著蒐集行為之前的與其後的事件,確認模式並形成假設。實施功能評量的方式分為蒐集報導者提供的資料(informant methods)、直接觀察(direct observation),以及功能分析(functionalanalysis)茲分述如下: (一)蒐集報導者提供的資料(informant methods) 功 能評量重視環境與問題行為之間的關係,因此透過與具問題行為的個體及與其直接接觸並最了解個體的人談話,例如班級導師、家長、科任老師或同學等,利用面 談、問卷或評量表等方法獲得相關訊息。主要的目的在於確認環境中發生的事件或例行性事務,如家庭生活、學校作息、休閒活動等,哪一項與問題行為有所關聯, 簡而言之即是在環境的脈絡中尋找問題行為發生的原因及功能。 為了使晤談能確實蒐集到各面向的資訊,O’Neill 等人設計了功能評量晤談表(Functional Assessment Interview Form〔FAI〕)使晤談的過程能持續聚焦,更有效率。其內容分別是: 1.描述行為問題、2.釐清潛在的環境因素(場地事件)、3.釐清問題行為發生的事前情境、4.確認問題行為帶來的後果 5.界定問題行為的效能、6.了解個體的溝通方式、7.找出應做及避免個體發生問題行為的事情、8.對個體有效的增強物 9.個體的問題行為處遇歷史、10.問題行為的前因後果摘述、11摘要陳述所有訊息等十一部分 不但涵蓋許多層面,也能使晤談發揮較大的效益。蒐集報導者的資料是功能評量中最為簡便也較易 實施的方法,透過晤談,使我們對於問題行為的認識能藉著與個體熟悉的人得以進一步的瞭解,更快速的切入主題。由於訪談的結果多半是受訪者的主觀印象,因此 所得的資料較不精確,且缺乏較客觀系統的資料,是該方法的缺點。 (二)直接觀察(direct observation) 上 述提到蒐集報導者的資料能幫助我們連結行為模式相關的訊息,然而資料易流於主觀,缺乏客觀性。為使資訊更為精確,達到客觀,可使用直接觀察獲取問題行為的 資料。觀察者直接進入當事人的自然環境,觀察其週遭影響其行為的人事物,進一步可得知問題行為發生時的實際情況、行為的強度、持續時間、表現形式等。 觀察時要有特定的記錄資料的方法,並且要多次觀察,目的是驗證訪談時的假設。 直接觀察最 常用的是A-B-C 行為分析法,A 係Antecedent,指行為事件發生前的情境或事件,B 係Behavior,指發生的行為事件本身,C 則是Consequence,就是行為事件帶來的後果。A-B-C 行為分析法能夠透過觀察前因、行為本身後果三者之間的連結而找出問題行為本身的功能及目的為何。 Iwata 等人指出直接觀察法是教師們最容易實施的有效方法,但需要花費較多時間去蒐集和分析資料。為了幫助觀察者有效蒐集資料,O’Neill 等人設計了具結構性的功能評量觀察表(Functional Assessment Observation Form〔FAO〕)。透過FAO,觀察者得以記錄問題行為所發生的時間、前提事件、行為後果等,來歸納出問題行為最可能發生的時間、地點、對象,以及伴 隨行為事件的其他行為或結果等訊息。此表格圍繞著問題行為事件來設計,可以更簡單、精確地確認與問題行為有關的前因和後果。 直接觀察法不但是直接獲得行為資料的有效方法,但其缺點是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來蒐集與分析行為資料,若能克服,那麼如此一套系統化資..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直接觀察功能功能分析功能評量蒐集報導者提供的資料